邙山在洛陽之北。邙山陵墓群是全國最大的陵墓群遺址,埋葬有6代24位帝王。剛剛發(fā)現(xiàn)的東漢帝王陵墓,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然而,這并不能改變連霍高速、二廣高速公路將貫穿這片陵墓密布的遺址的事實。
客觀來說,洛陽的考古、文化遺產保護,在全國來說都是做得很好的,但在推土機的轟鳴中,歷經千百年風雨洗禮的文化遺跡,依然讓人感受到不能承受之痛。
這樣的處境,并不鮮見。伴隨著行政指令的蠻橫、商業(yè)開發(fā)的霸道,盜墓者的貪婪無度,多少文明的遺跡都在談笑間灰飛煙滅!一位常年活躍在考古一線的老學者說,考古工作者這些年真的是疲于奔命,各項工程為文物勘探預留的工作時間都很短,完全沒有辦法按科學的程序來開展工作,對發(fā)現(xiàn)的文物也來不及保護,更不用說騰出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和解釋這些發(fā)現(xiàn)。而后者,才是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內容。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掀起了幾次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潮,國務院曾專門下發(fā)了通知,要求基建項目盡可能避開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區(qū)或者地下文物豐富地段!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明文規(guī)定,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對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勘探。
只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法律法規(guī)并不能落到實處。即使在有著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文保先行的觀念也沒有滲入骨髓。據(jù)統(tǒng)計,2003年至今,北京新開工建設項目的數(shù)量過萬項,但配合進行的考古和文物保護項目僅400余項。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懸殊的,真讓人為地下脆弱的文物捏把汗。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讓人氣餒,給文化遺產讓路的消息也時有耳聞:北京到四平的高速公路為保護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決定再次南移;赤朝高速公路有望修改設計方案,為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讓路……有學者說,這樣的喜訊大多是文物部門與地方政府多次博弈的結果。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中國的考古人曾這樣形容自己的職業(yè),而現(xiàn)在,他們在很多情況下卻淪為“救火隊員”,甚至就連這個角色,有時也是形同虛設。這的確令人深思!
本報記者 楊雪梅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