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影響日增,網絡文化得以形成并不斷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重要問題逐步凸顯出來,需要認真加以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包括:網絡文化的基本涵義是什么?我國網絡文化精神價值的來源是什么?應該建立怎樣的網絡文化精神價值體系?如何認識網絡文化的缺陷并予以彌補?“信息關系”的建立與發(fā)生應該遵循怎樣的行為原則?等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網絡文化建設的精神價值取向是什么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同志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強調,“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fā)展的廣闊空間!边@一重要論述,明確了我國網絡文化精神價值構建的核心內容,對網絡文化應該具備怎樣的價值認知與價值取向提出了根本要求。
網絡文化必然具有精神價值取向。不少人認為,信息文化是一種“時域文化”,并不是一種“地域文化”,因而不存在精神價值取向問題。事實上,在計算機文化可以突破任何時空、把世界縮微成“地球村”的情況下,將地域文化僅僅理解為地域限制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地域文化除了地域性之外,還包括文化內容與形態(tài)的不同以及精神價值觀念系統(tǒng)的不同。這是任何力量(包括科技力量)都始終不能超越的。所以,網絡文化必然具有精神價值取向,不同的網絡文化必然具有不同的精神價值取向。
精神價值取向在網絡文化建設中具有主導作用。第一,為網絡文化建設提供內在的精神思想支撐。盡管網絡文化有著“時域文化”的特性,但只要是文化——不管它是傳統(tǒng)文化還是信息文化,都是具體的,都必然有著不同的文化內容與形態(tài)。精神價值取向就是不同文化內容與形態(tài)的核心,網絡文化建設也必然需要這樣的核心來支撐。第二,主導和引領網絡文化運行的主流與方向。網絡文化具有公共性、公眾性、開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參與等特點,具有空前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思維、態(tài)度和情感上呈現出多樣性,在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上也呈現出多樣性。在這種情況下,以科學、正確的精神價值取向作為網絡文化建設的主導與支撐,就顯得十分必要。第三,成為網絡文化管理工作的靈魂與指針。網絡文化管理工作與網絡文化的平等、民主、自由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維護、促進這種平等、民主、自由的有效途徑,因而是必須的。網絡文化管理工作需要科學、正確的思想指導和方向指南。第四,在網絡文化建設中塑造民族形象和增添國家魅力。在信息時代,網絡文化建設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與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軟實力的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確把握我國網絡文化建設的精神價值取向。我國網絡文化的精神價值構建有三個來源: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這不但是我國網絡文化精神原創(chuàng)的本源與價值追求的基礎,而且是我國網絡文化自立于世界網絡文化之中的立足點與根本點。二是我們在精神思想上的新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也為網絡文化建設提供了依托與根據。這是我國網絡文化建設應該具備和蘊含的新的精神思想實質。三是現實生活與外部世界的精神價值供給。一方面,網絡文化建設應該反映現實生活,從中汲取素材和活力,尋求精神價值的新發(fā)展;另一方面,在信息時代條件下,蜂擁而至的大量信息,必須經過科學、正確的清理,才能為我國網絡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精神價值成果。所以,我國網絡文化建設的精神價值取向概括起來就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引領下,立足于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汲取現實生活與外部世界的精神價值供給,為傳播先進文化、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和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務,為推動科學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與輿論支持。
網絡文化的缺陷與精神價值取向的主導、引領
不可否認,網絡文化存在著種種缺陷,必須以科學、正確的精神價值取向來加以主導和引領。否則,網絡文化的無序發(fā)展就會損害網絡的健康發(fā)展,影響經濟社會的順利發(fā)展。
從近年來網絡世界發(fā)生的一些不良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幾點啟示:雖然網絡文化有著公共性、公眾性、開放性和平等、自主、自由參與等特點,信息發(fā)布者和網民的情緒、心理、言行等實際上也不存在什么限制,但如果沒有一個比較統(tǒng)一、明確的精神價值取向來主導,網絡中就很容易出現非常盲目、混亂的“行為”,也很有可能將公正、公平、事實、法治、道德等一些基本的認知與判斷全然拋棄不顧;如果不能做到積極主導、科學管理,網民情緒和言行就可能被錯誤地利用,一些潛在的心理行為被惡性地催生和放大,甚至會形成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網絡民主濁流,引發(fā)網絡“暴民”、“哄客”、欺瞞和涉黃信息泛濫等不良乃至非法現象;網絡世界并不是一個可以任由自我意識馳騁、奔突的世界,雖然它作為虛擬時空可以有虛擬存在、虛擬生活,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但這種存在與獲取仍然要有一個精神價值取向來主導,特別是當這些“行為”對現實生活形成某種影響的時候,就更應該在實事求是、正當健康的條件下進行,不能盲目跟從和隨心所欲;應當正確認識網絡文化管理工作,那種認為網絡文化管理是“網絡民主的倒退”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美國愛國者法案的通過、德國信息和通訊服務規(guī)范法的實施、新加坡對互聯網的管制等都說明網絡文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網絡文化管理工作的精神價值核心也一定是明晰和確定的;網絡文化的缺陷需要通過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來加以彌補,而網絡文化建設能夠促進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這離不開發(fā)揮精神價值取向的主導和引領作用。
網絡文化中的“信息關系”是一種怎樣的人際關系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映到網絡時空里,就是一種“信息關系”。網絡文化中的信息關系具有鮮明特點,包括進出自由、參與平等、充分的個體表達、多向的群發(fā)性互動、個體搜尋與接受信息的偏好等。這些特點與網絡文化建設及其價值取向的構建有著緊密關聯。
信息關系應該建立在實事求是、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并以此體現它最基本的特點——公共性。信息應該承載著與基本事實相符的、有用的內容——這正是信息技術革命得以發(fā)生并對人類社會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根本基點。信息關系和網絡文化只有建立在實事求是、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其公共性(也是社會性、民主性和開放性)才有可能形成并得到人們的認可,進而發(fā)揮出巨大的社會效能。倘若網絡中不實信息流散、垃圾信息充塞、不良和非法信息泛濫,這種信息關系就失去了積極意義。
平等、民主、自由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抽象的,在網絡時空里依然如此。任何一種或一個區(qū)域范圍內的文化都不存在絕對的、抽象的平等、民主和自由,而必然要與具體的精神價值觀念相關聯。網絡文化中的信息關系在平等、民主和自由方面較之以往有了巨大發(fā)展和進步,因而使網絡文化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并迅速介入社會文明進程的各個方面。而平等、民主和自由在信息關系中的體現,必須具有具體的價值判斷標準才能夠進行和實現。在網絡文化建設和信息關系的發(fā)生中,任何打著平等、民主和自由的旗號而拒絕或漠視價值判斷標準的言行,不是盲目跟從、認知混亂,就可能是另有打算。
自我表現與以自我為中心之間只有一步之遙,自我表現不應是極端情緒化的,也不可能沒有限度。信息關系也存在著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在信息關系多邊與多向的發(fā)生、進行、接受與轉換過程中,一樣有著共存、和諧的互動要求,單邊、極端、無所顧忌的信息關系是不可能存在的。網絡“暴民”、“哄客”們應該清楚,他們自以為是最平等、最民主、最自由的權利行使,卻是對網絡文化、信息關系中真正平等、民主和自由的顛覆。既然信息關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多邊、多向的互動,那么,單邊、極端化的自我表現和情緒化的宣泄,就是對建立健康、和諧信息關系的嚴重傷害。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
(執(zhí)筆:方 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