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電腦前寫下這個標題之時,是2010年3月7日下午,奧斯卡小金人在《阿凡達》和《拆彈部隊》當中左顧右盼,搖擺不定,新世紀的最近五六年,中國電影觀眾已經(jīng)被培養(yǎng)出進電影院的習慣,“電影過節(jié)”和“電影過年”即將成為繼春晚之后又一個全民性的文化儀式。因此,“全球首映”和“全球同步上映”使電影院越發(fā)成為一個“世界公民”的想象中的公共空間。奧斯卡頒獎作為文化事件吸引了日益增長的中國眼球,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強者相遇的時刻,我忍不住想起“刺激 1995”的那次巔峰對決來。
余生也晚,1995年的時候我還在讀中學,對奧斯卡還不甚明了。不過在我現(xiàn)在的想象中,1995年的奧斯卡角逐應該是最激烈緊張的一次。因為目前我和周圍的人最愛看的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在那一年失意于最佳影片,奪冠的是《阿甘正傳》。而《阿甘正傳》同樣是讓我們最早和最持久地認識到奧斯卡魅力的電影。最有趣的是《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一語成讖,果然它備受刺激地落敗了。時間流轉(zhuǎn),現(xiàn)在我們自然可以看出《肖申克的救贖》作為經(jīng)典的魅力——它正在從不斷的重復觀看中慢慢綻放出來。就連兩年前最火的美劇《越獄》,也是采用了同一故事原型。對于觀眾來說,尤其對那些不總是追逐電影院,而是自己想方設(shè)法去淘弄電影看的 “新好觀眾”來說,兩部都很精彩很典型的電影,本來不該有什么高下之分——自古 “文無第一”,任何藝術(shù)作品的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都不能扔在天平上一稱就高下立見;但是比賽和評獎機制就有這么理性和殘酷——當然,其魅力也正在這里。美國人自己評價說,奧斯卡是美國除了總統(tǒng)競選之外最吸引眼球的大賽馬。實力懸殊的比賽從來都不好看,“玩的就是心跳”。為失敗者付出的淚水比為成功者獻上的鮮花更加撩人心弦——有“ 超女”之類選秀節(jié)目為證。而失敗也只是相對的,歷次奧斯卡最佳影片、影后、影帝,包括各類選美、選秀的惜敗者都有后來居上的精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奧斯卡這種規(guī)模的全球文化賽事,沒有輸家。
但是,請不要被我誤導,關(guān)于 “刺激1995”奧斯卡角逐的場面,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畫面,而只是出于我的想象。那一年誕生的《肖申克的救贖》固然優(yōu)秀,也許拿到另外一個奧斯卡年,就能毫無爭議地獲得最佳影片,可是在1995年,它的失敗是毫無懸念的。 《阿甘正傳》獲得第67屆奧斯卡獎中13項提名,6個獎項,是其獲獎史上的一個奇觀,之后還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如金球獎最佳電影、“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100部保守主義影片”,它也同時是好萊塢電影中票房與獲獎雙贏的少數(shù)電影之一。關(guān)于《阿甘正傳》成功的奧秘,戴錦華一針見血地評價為“成功而及時的神話”,原因在于它“最成功”地彌合和掩飾了美國戰(zhàn)后(越戰(zhàn))各種社會力量的沖突,以一種溫情的面貌和美國式神話“凈化歷史”,及時地撫慰了美國民眾的心靈創(chuàng)傷,總之是成功應用意識形態(tài)策略的緣故。
假如,那一年獲勝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結(jié)果有什么不同呢?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阿甘正傳》那么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表征和完美的神話式結(jié)構(gòu),所以,它沒有立即取得像阿甘那樣強烈的社會反響。但是,它也是一部最典型的美國電影。它講了一個被命運拋進監(jiān)獄的美國精英式人物——銀行家安迪不斷努力,歷經(jīng)19年時間,成功越獄,并給為惡者懲罰,給周圍的善良者留下生之希望的故事。如果說阿甘是一個神話,那么這就是一個美國傳奇,而且是勵志傳奇。它不像《阿甘正傳》那樣把成功作為一塊巧克力輕易地拋給幸運的 “傻子”,而是教人們在逆境當中也永不放棄希望。其實這也是歷屆奧斯卡獲獎電影中不斷宣講的一個主題。就我看過的不多的奧斯卡電影中,就能輕易地列出好幾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永不妥協(xié)》、《美麗人生》、《泰坦尼克號》,還有早年的《亂世佳人》等等。 《阿甘正傳》之所以被稱為神話,是它在精神范式層面把個人奮斗表現(xiàn)得太過容易,而其他這些為數(shù)更多的電影更充分地表達了美國人的主流價值觀。世人往往看到奧斯卡的星光輝影,羨慕那種商業(yè)上的成功,但是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奧斯卡為弘揚美國人格精神內(nèi)核立下的汗馬功勞。一個美國學者曾經(jīng)做過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研究:截止到上世紀80年代,除了美國從越戰(zhàn)后撤兵的前后兩年外,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對美國主流社會與主流文化的正面評價?梢哉f,奧斯卡是美國文化輸出最成功的典范,是在全球建立美國正面國家形象的不二功臣;與歐洲電影節(jié)將藝術(shù)精神熔鑄為歐洲精神的文化策略一樣,奧斯卡將希望、奮斗等優(yōu)質(zhì)的成分從美國化人格中提煉出來,牢牢地焊在美國雕像的面龐上。
當然,奧斯卡的評價體系還包含著多個維度,開放的精神和藝術(shù)尺度,也是它始終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可是作為價值內(nèi)核的美國精神是恒定不變的。今年的《阿凡達》奉獻出了更新的視覺沖擊,《拆彈部隊》奉獻的是對于戰(zhàn)爭的深度思考。現(xiàn)在結(jié)果已經(jīng)揭曉,榮譽歸于 《拆彈部隊》,這也許是因為,與美國式自戀相比,美國式自省、美國式苦難更靠近這個內(nèi)核,多元的前提是永不偏離主題。因此,桂冠戴在誰頭上都一樣,小金人身后那個龐大而牢固的文化精神和價值體系,才是最大的贏家。
蘇妮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