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孔子
孔子生前飽受磨難,歷盡艱辛,希望自己的學說能治國濟世,卻幾乎總是郁郁而不得志。除了他的少數(shù)弟子,那時幾乎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他。孔子去世后,他的地位卻逐漸顯赫起來。在后世的宣揚之下,孔子及其學說迅速傳遍各地,影響越來越大,與中國的社會歷史文化結(jié)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緣。
然而,當我們回望之時,發(fā)現(xiàn)以前人們對孔子的責難,乃是緣于一種歷史性的誤會。我們理性地辨析,就會發(fā)現(xiàn)被后人尊崇的同時,孔子的形象也被歷朝歷代有意無意地進行了改造,孔子身上已經(jīng)蒙上了一層塵埃。今天孔廟里那位一身帝王打扮的“文宣王”,那個被后世描繪為滿口“綱常禮教”的封建“衛(wèi)道士”,那個被謾罵為“拉歷史倒車”的“復辟狂”,顯然都不是真實的孔子……
孔子可能“生無須眉”
孔子可能是一位超過1.90米的大高個,比較瘦,沒有胡須,上身長下身短、微微駝背、胳膊稍長、天庭飽滿。
據(jù)說,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兩千多枚孔子頭像,可以說包括了各個時代孔子的各種形象,可是,其中哪一個是真正的孔子呢?
我清楚地記得,幾年前的某一年“圣誕節(jié)”前夕,山東的《齊魯晚報》報道了一則消息:一位家長為自己三歲的孩子買了一本古詩詞,詩詞的第一頁就是孔子的圖像。沒想到,孩子打開書本后大呼,說“這本書上也有圣誕老人”。當父親為孩子糾正時,孩子卻一臉嚴肅,認為自己沒有認錯,因為圖像上“有長長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誕老人差不多”。且不說“洋味十足”的孩子們的生活,“長長的胡子”卻是人們心中孔子的重要特征,即使前幾年推出的孔子“標準像”好像也是如此。
然而,事實很可能正好相反,他不僅胡子不長,恐怕根本就沒有胡須,甚至眉毛也可能很淡。
二十年前,我的老師李啟謙先生和王均林先生合作在《齊魯學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孔子體態(tài)、相貌考》。該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孔子是一位超過1.90米的大高個,二是孔子可能沒有胡須。
說孔子是大高個沒有任何問題,史書中的說法是眾口一詞的。《荀子》將孔子與他的弟子仲弓進行比較,說“仲尼長,子弓短”。那么,孔子到底有多高?史書一致說他“長九尺有六寸”,應當可信。這些典籍所記尺度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計算,九尺六寸約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可稱得上“山東大漢”了。
除了身高突出,孔子還上身長下身短、微微駝背、胳膊稍長、天庭飽滿。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總體上可能略瘦。他終生坎坷而操勞,《韓詩外傳》說他“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義廢壞,人倫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國時,有人說他“累累若喪家之狗”。“累累”就是勞累、操勞的樣子!抖Y記·玉藻》有“喪容累累”一語,鄭玄注說:“累累,羸憊貌!笨追f達疏說:“喪容瘦瘠,累累然”?鬃尤松慕^大多數(shù)時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對較瘦。
關于孔子的體態(tài)相貌,人們也進行想象、附會、添加,以至于出現(xiàn)了“四十九表”之類的說法!八氖疟怼笔侵缚鬃芋w態(tài)、相貌的四十九種標記。此說出自宋代史書《路史》,可能是集合了歷代孔子形象的描述。其中有“谷竅”一目,注稱引自《世本》,指頭上七竅豁露,“眼露白,耳露輪,口露齒,鼻露孔”,所以又稱為“七露”。這樣的相貌自然被視為丑陋,所以“七露”又被稱為“七陋”。今人談到孔子,還說孔子相貌奇特、丑陋?鬃邮恰笆ト恕保湎嗝菜坪跻矐敭愑诔H,故后人才有這樣的附會。
沒有須眉更是他的奇特之處。有一本署名孔鮒所著的《孔叢子》,這是一部相當于“孔氏雜記”的書。在該書的《居衛(wèi)》篇中,記有子思與齊君的對話,論述人之賢圣在德不在貌。子思說:“吾先君生無須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子思所謂“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確說孔子“生無須眉”。所以,孔子天生沒有濃密的眉毛,更不會有修長的胡須。
據(jù)記載,當時在場的有齊君的寵臣,那人的特點正是“美須眉”,所以齊君對子思說:“假如相貌可以交換,我可以將他的須眉送給你。”子思則說只是擔心不能繼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擔心“毛須之不茂”?梢姡粌H孔子“生無須眉”,他的孫子子思也“毛須不茂”。
以前,人們往往以《孔叢子》為偽書而將這些材料置之不理,現(xiàn)在看來事情并不這么簡單。該書雖然不可都當作“真正的史實”,但像孔子祖孫有無須眉這樣的重要事項,恐怕不會空穴來風。在后世畫像中,晚年的孔子好似一位美髯公,那么,在“四十九表”中一定會有所表現(xiàn)。而事實上,人們搜腸刮肚地為“四十九表”湊數(shù),竟然也沒有這一“表”。
人們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于唐朝著名的宮廷畫家吳道子,但他似乎并沒有認真查考資料。另一方面,受《孔叢子》偽書說的影響,以后的孔子畫像便以訛傳訛,使孔子畫像、雕像都濃眉長髯。實際上,前人也指出孔子沒有須眉,如明陳繼儒《群碎錄》、清杭世駿《訂訛類編》就說:孔子無須,今像多須,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