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報恩寺地宮寶塔揭秘
陳 遼
為重建大報恩寺塔,南京市于去年7月對明代大報恩寺塔的遺址地宮進(jìn)行了發(fā)掘。發(fā)掘后,傳出顛覆性消息:所挖地宮可能屬于宋代天禧寺。但地宮四壁由四塊80厘米寬的石板圍成,在石板上發(fā)現(xiàn)了“金陵長干寺”字樣,而在地宮內(nèi)鐵函身后有一塊石碑,上有“金陵天禧寺”字樣。那么,這個地宮究竟是金陵長干寺地宮還是天禧寺地宮呢?同年11月22日,鐵函打開,媒體報道七寶鎏金塔現(xiàn)身。那么,這座寶塔是長干寺的阿育王塔還是天禧寺的圣感舍利塔呢?
還在三國時期的公元248年,吳主孫權(quán)就協(xié)助印度高僧建造了阿育王塔,將佛祖真身舍利供奉其中;并以阿育王塔為中心,造了建初寺。這是中國南方最早的寺廟。但該建筑群的中心是阿育王塔,而非建初寺。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公元371—372年)“使沙門安法師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睎|晉孝武帝(司馬曜,公元373—396年)重建了毀于叛亂的建初寺,改名為長干寺;同時又重建了阿育王塔。在重建過程中,在原來的阿育王塔地宮中發(fā)現(xiàn)了佛祖舍利子,“即遷舍利在此,對簡文所造塔,建一層塔。”到了南朝,梁武帝蕭衍(公元503年—548年)于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改造長干寺與阿育王塔,“出舊塔下舍利及爪發(fā)”。(《客座贅語·長干塔》明代顧起元〔公元1565年-1628年〕撰)在唐代,未見在該地建塔建寺的記載。
及至南唐,“廢寺為營廬,久之舍利數(shù)表見感應(yīng)!北彼巍跋榉校烧钇溘E,有詔復(fù)為寺,即其表見之地建塔,賜號圣感舍利塔!薄疤祆,改名天禧寺!薄霸另槼,賜金修塔,塔完之日,天花如雨,祥光如練滿空者數(shù)日。”(同上)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永樂中,即其地重建大報恩寺,塔高九層,純用琉璃為之,其工麗甲古今佛剎矣!(同上)
從上可見,無論是最初的建初寺,還是后來的長干寺,或是宋代以后的天禧寺、明代重建的大報恩寺,都是以塔為中心。由阿育王塔而長干塔而圣感舍利塔而大報恩寺塔。地宮都在塔之下,不存在地宮建于建初寺、長干寺、天禧寺、大報恩寺正殿之下的問題。
而且地宮的建造都有規(guī)律:有塔有寺的,地宮在塔下;有塔無寺的(如杭州的雷峰塔),地宮也在塔下;有寺無塔的,地宮才在寺的正殿下面。地宮中都有鐵函或石函,內(nèi)藏有佛舍利子或佛螺髻發(fā)等寶物。
因此,筆者認(rèn)為,此次南京大報恩寺塔遺址地宮發(fā)掘出來的文物,既有“金陵天禧寺”字樣的石碑,可見該地宮為北宋“圣感舍利塔”的地宮;但該地宮中又發(fā)現(xiàn)“金陵長干寺”的石板。楚威王滅越以后,“乃因山立號,在石頭山置金陵邑!(《建康實錄》)故王導(dǎo)謂“建康古之金陵”?梢娫摰貙m同時也是長干寺阿育王塔的地宮。自長干寺至天禧寺,地宮始終是一個,都在塔下。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