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們不要在戰(zhàn)場上再見”
讓洪爐沒想到的是,這一場朝鮮戰(zhàn)爭,不但把他與他的戰(zhàn)友們永遠地聯(lián)在了一起,而且也讓他當年戰(zhàn)場上的對手找上門來。
“幾年前,一個香港的朋友到了北京,給我打電話。他說,他認識美國內(nèi)華達州的州長,麥克·卡拉漢。他是一位殘疾人,香港朋友一次問他,怎么只有一條腿,他說是參加朝鮮戰(zhàn)爭時打掉的。他說,1953年時在三八線,我們攻上了共軍陣地,只看到了一個小兵還活著,他沒有武器,我按照戰(zhàn)爭游戲規(guī)則,讓大家不要打死他。沖到他跟前時,見他拿著步行機在喊,也不懂在喊什么,喊著喊著,炮彈來了,連這個中國兵,連上去的一百多美國兵,全部炸死,只活下來三個,也成了殘疾,他便是其中一個!
“我一聽,那美國兵說的正是于樹昌喊‘向我開炮’的那次戰(zhàn)斗啊”,洪爐說。
“香港朋友告訴我,卡拉漢曾經(jīng)對中國人非常憤恨,他覺得,當時我們不打死你,你卻調(diào)來炮火把我們的人全打死,中國人怎么這樣不講道理?后來香港朋友把《英雄兒女》的碟帶給他看,向他解釋說,你見到的中國兵在中國是個英雄。最后,卡拉漢說,看來這個中國兵有他的道理。我們僅僅是思想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他堅持他的立場是對的,確實是英雄!
洪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位美國州長和他的一家人后來都成了中美友好的積極分子,他也想以這段經(jīng)歷拍一部電影,但與《英雄兒女》完全不一樣,是以反戰(zhàn)為主題的。他想告訴世人,人和人應該是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他設想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從聯(lián)合國大廈前那個著名的打了結的槍管的反戰(zhàn)雕塑開始。這樣,洪爐開始了與卡拉漢一家的交往,而且這種友誼還發(fā)展到兩個家庭的下一代孩子們之間。前幾年,卡漢拉去世了,去世前他交待了副州長和家人們,這部影片必須要完成。
這其實不是洪爐第一次與自己的戰(zhàn)場對手交往。洪爐的腦海中總是清晰地記得,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后的第一個白天,在朝鮮石硯洞北山陣地上發(fā)生的那一幕:
洪爐和一個攝影干事先下到溝底,也就是兩軍陣地的中間地帶。只見美軍那邊也陸續(xù)下來了人。雙方士兵人越聚越多,美國兵把一盒中華煙一搶而光,紛紛珍藏進口袋里,連煙盒也要走了。這時,洪爐就把自己筆記本中一幅“熱愛和平”的木刻畫片作為禮物送給一個美國兵,而那美國兵搜遍口袋也沒找到可以回贈的禮品,就掏出一張美元鈔票,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地址,送給洪爐。雖然僅僅在一天前,他們之間還在拼死廝殺,但此刻卻都感覺到了洋溢在相互間一種渴望和平的人類共同情感,這一瞬間,他們都還原成了淳樸的年輕人。
洪爐他們在送給美軍畫片時,寫上了一句話,就是“希望我們不要在戰(zhàn)場上再見”,當翻譯把我們寫的話告訴他們時,美軍士兵們一下子會意,把這句話一遍遍地重復,直到他們的軍官下來,令士兵們回陣地去。
多少年了,洪爐總是忘不了這一幕。
他知道了,對于戰(zhàn)爭的意義和戰(zhàn)爭的記憶,在決策者、歷史研究者和親歷戰(zhàn)斗的普通士兵間,是不一樣的。作為普通一兵,可能他對于戰(zhàn)爭的進程影響甚微,但是作為一個個體生命,每個人會有每個人的獨特記憶,并不等同于歷史教科書上那些冷冰冰的數(shù)字和刻板的記載。 ★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