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28日電 題:車展觀察:買回家只是第一步——購車還應理性消費
王槊
根據(jù)今年年初公布的數(shù)據(jù),去年中國轎車銷售增長近53%,達到1030萬輛,而包括公共汽車、卡車和小型商用車在內(nèi)的汽車總銷量增長46.2%,至1360萬輛。與之相比,一直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美國去年轎車和輕型卡車的銷量為1040萬輛。這意味著,中國已經(jīng)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任何一種產(chǎn)品銷量上升無怪乎有兩大原因:1、需求量大;2、價格便宜。汽車自然也不例外。汽車在中國市場上的需求量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拿北京市場來說,每年上百萬輛的增長量足以說明中國人對汽車的需求之強烈,而即使在二三級甚至更低級別的城市,每天各種新車出現(xiàn)在街道上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需求是有了,但是價格真的已經(jīng)便宜到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都負擔得起了嗎?本次車展上最便宜的海馬王子售價2.98萬元——這個價格在十幾年前可以買一部大哥大,現(xiàn)在在很多城市里換不來一平米的房子,而今卻能買下一輛有四個輪子和四個車門的小汽車。中國人要把一輛車開回家已是非常容易。看起來,中國似乎已經(jīng)準備好迎接全民汽車時代了。
然而,只要簡單計算一番就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擁有一輛車的成本委實不低。車價只相當于整個擁有成本的首付,后續(xù)投入只有到了成年累月使用時才能顯現(xiàn)出來。購置稅、保險費、油費、維修保養(yǎng)費、洗車費、停車費、過路過橋費,以及偶爾的違章罰款,而在上海這樣的城市還需要支付牌照費。即使只買一輛售價2.98萬元的車,每年的投入平均下來也已經(jīng)接近整個車價。除去少數(shù)完全不需要考慮這部分費用支出的高收入人群外,中國的大部分購車者都會因為車價油價和稅費政策的變化而心驚肉跳。大城市里月薪4000~6000元區(qū)間的年輕白領是中國購買力最旺盛的潛在車主。他們年輕,富有激情,追求速度和自由的快感,他們的父母也大多愿意用自己的積蓄為他們買輛幾萬到十幾萬元的汽車——同時還要為他們籌措房子的首付。對于白領們而言,有車生活也不見得如同他們想象那般美好。除了那一系列費用支出讓他們每月開銷吃緊外,擁擠的道路和無處尋覓的停車位更給他們的有車生活潑上一桶又一桶的冷水。
中國人對購車的欲望和執(zhí)著甚至超越了任何其他國家,這種執(zhí)著已經(jīng)讓人們無法正視自身的消費能力。對于很多中國人而言,汽車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家庭中的重要物件。和過去的三大件一樣,汽車成了很多年輕人結(jié)婚必備的彩禮,成了自己財力能力面子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寧可犧牲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吃得差點,玩得少點,工作累點,也一定要開上一輛屬于自己的車。我的一位朋友工作單位離家只有2公里遠,但他每天都堅持在那條北京最擁堵的路段之一開著車,用20分鐘從家蹭到單位。他的車因為長時間低速行駛,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到修理廠清理發(fā)動機積碳。這完全是本末倒置,花錢買罪受。還有很多車主則因為無法忍受擁堵的道路、飛漲的油價和高昂的停車費,最終選擇每天乘坐地鐵出行,花了大錢買來的汽車停在小區(qū)的付費車位里接灰,貶值。
中國的汽車市場增長空間仍然巨大,車廠們始終對這塊巨大的蛋糕寄予厚望,一屆比一屆規(guī)模更大的車展昭示了這個事實;中國汽車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相同價錢買到的車越來越好,這從車展上的展車就可看出端倪。汽車的生產(chǎn)和制造成本必然是在不斷降低的,消費者的“首付”也是越掏越少的,這符合工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然而汽車買回家以后,花多少錢停在哪,花多少錢保養(yǎng),花多少錢加油,花多少時間堵車,這就不是任何市場現(xiàn)象能左右得了的了。畢竟車廠在商言商,車賣出去了才是硬道理。至于“為什么要買”“要花多少時間和金錢成本用車”這些自己都考慮不清楚的問題,車廠更不會替你考慮。(中新網(wǎng)汽車頻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