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北京城,每至隆冬,經常是寒風凜烈,瑞雪皚皚。莫說人總愛躲進小屋向火,就是剛換出厚厚絨毛的貓與狗,也總是被凍得渾身瑟縮著。然而令人驚詫的是:在諸多朱門中,尚可看到一對對號稱“將軍”的蟋蟀,在古老的斗盆中鏖戰(zhàn)不已,勝者振翅瞿瞿長鳴,著實為冷峭的嚴冬平添了勃勃生氣,給人們帶來了樂趣。
蟋蟀素有“百日蟲”之稱,其絕大部分自白露節(jié)被捕捉后,最多活至農歷十月下旬即僵死。而北京善養(yǎng)蟋蟀的高手,諸如清室貴胄“濤貝勒”(載濤),清王朝的“公爺”德君如,以及博得“金霸王”美號的著名銅錘花臉金少山等人,每至深秋必以蟹肉、蝦仁、生羊肝等精細食物飼養(yǎng)異品蟋蟀,俟冬至這天以蟲會友,進行傳統(tǒng)的“封盆”格斗,凡戰(zhàn)而勝之的蟋蟀,皆冠以“將軍”稱號。
被封為“將軍”的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從數(shù)百條鳴蟲中精選所得的上品,其名日“金線額”,日“朱砂頂”,日“三段錦”,日“琵琶翅”,日“香獅子”……種種雅號,不勝記之,而色與形之變異,尤難盡其詳。
諸般名蟲必用鐫有“淡園主人”、“恭信主人”等字樣的青白色泥罐兒貯之。罐質撫之如綢緞,叩之似金石。每只上好的養(yǎng)罐里,尚須放置一個扇面形的小過籠,作為雌雄蟋蟀求愛交尾的“洞房”。
兩條體重相等的雄性蟋蟀一旦移進斗盆,彼此便用纖細的觸須尋覓“情敵”,剎那間相遇,遂同時張開兩扇大牙拼命地廝殺,大有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的英雄氣概。如此低等而渺小的昆蟲,格斗的戰(zhàn)術與姿勢竟然千變萬化:忽而擰成一個“麻花扣”,忽而對頂成“鐵板橋”,忽而咬抱著連續(xù)翻滾出幾個漂亮的“獅子滾繡球”,忽而猛一口將對方咬翻按于盆底來一個“餓虎撲食”……這種激烈的咬斗,往往持續(xù)幾分鐘、十幾分鐘甚至二十余分鐘,每每令圍觀的斗客拍案叫絕。
二蟲鏖戰(zhàn),彼此皆有傷殘,或傷須,或折尾,或掉腿,或被咬裂頭項與腹部而滿缺罐流湯(相當于血液)。重傷者自然甘拜下風,逃之夭夭;而上風者則振翅長鳴。這種勝利后的歡唱,似乎是在向“洞房”中的“愛妻”報喜,又似乎是在向精心飼養(yǎng)自已的主人請功。這時,其主人更是欣欣然的有喜色,于是備酒歡宴觀戰(zhàn)諸公,以蟲為題,限韻賦詩,陶醉于歡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