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乃中國名山之首,為古代帝王登基后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之所在,世代流長,古跡名勝眾多。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廟,因祭祀“東岳泰山神”而得名,為重要古跡之一。其主殿“天貺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被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舉世聞名。該殿筑石起臺,白石雕欄,重檐歇山頂,琉璃黃瓦覆蓋,莊嚴雄偉,甚為壯觀。
于天貺殿前約三丈遠處,筑有兩座石臺,一東一西,對稱而設。臺上各設一只碩大生鐵桶,墩實穩(wěn)當,不可動搖。桶高約三尺半,厚寸許,周長丈七,可盛水三立方米,工藝十分精致。桶的外壁有鑄飾四層,首層為銘文,間鑄花卉;次層為花鳥,間鑄獅頭形耳提四個;第三層為龍;末層為獅。銘文為從左至右豎鑄的正書。東者銘文“大宋國奉符縣獻鐵桶首李諒,右諒竊以神功默運,潛持禍福之殺,妙用無窮,密握生成之造。伏見國家尊崇廟宇,百物鼎新,而圣帝廟前闕少水桶二只”云云。西者銘文“萊蕪監(jiān)銅務李冕鑄。右眾人持發(fā)虔心,謹舍凈財,共成勝緣伏望圣慈府照察。建中靖國元年五月。會首李諒等獻。“
從銘文可知,此二鐵桶為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奉符縣水會會首李諒等三十一人,為天貺殿免受火災,施錢鑄造,耗資計一百七十貫文,為當時可觀之數(shù),可見造桶者對帝王用心之虔誠了。
然偌大一坐岱廟,如遇大火,兩只消防水桶何濟于事?據(jù)清乾隆年間修纂的《泰安縣志》記載: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十二月大火,岱廟遭毀滅性破壞,“正殿門廊俱焚,古樹碑刻亦多毀。”大火之后,岱廟天貺殿重新修復,兩只消防鐵桶卻劫后余存,安然無恙。
時光流逝,物換星移,兩只鐵桶至今已有八百八十多年了,可當作古人重視消防之佐證,永遠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