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多巴8月7日電 題:老“多巴人”講述不為人知的“世界冠軍搖籃”故事
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素有“世界冠軍搖籃”的美譽。自1982年建成以來,基地培養(yǎng)了包括陳躍玲、王軍霞、王麗萍、邢慧娜等眾多世界冠軍。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稱,在多巴訓練過的中國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取得了近50個冠軍,27人56次平、破世界紀錄以及亞洲紀錄。究竟是什么賦予了這塊高原土地如此的魔力?
自基地落城后就在此工作的馬吉良副主任,在回憶當年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時不禁感慨萬千;氐那吧恚亲鳛榇蠛蠓浇ㄔO的一家兵工廠,該廠在七十年代初停建,此后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直到1982年,化撥給原址不佳的原青海省體委,由體工二大隊入駐。
多巴基地的雛形遠不如今天這般規(guī)模。最早的基地,僅包括射擊館等幾個場館和簡易的跑道,當時條件的簡陋,遠遠出乎人們意料:訓練場館均改建自當時的廠房,更有甚者,射擊館就是一個搭成的簡易棚。最初的“多巴人”們,就在這所被人笑稱“馬棚”的訓練館中揮灑自己的青春。
現(xiàn)在的多巴基地餐廳,還保留著當年車間的原貌——典型的蘇式廠房建筑風格。站在它的面前,可以體會到當年基地影子的一瞥,和老“多巴人”的創(chuàng)業(yè)艱辛。
多巴基地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體工隊基地,到蜚聲海內(nèi)外的冠軍搖籃,“馬家軍”可以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末期,一個偶然的機會,馬俊仁帶領麾下的隊伍入駐基地訓練,在此之前,基地接待的運動隊僅限于青海省內(nèi)。隨后,王軍霞一戰(zhàn)成名,多巴基地也開始逐漸被世人所知。
馬副主任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年“馬家軍”在基地里訓練的場景。
“馬俊仁帶隊員很嚴格,隊員都是些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馬俊仁督促她們訓練,近乎嚴厲,”馬吉良回憶道,“不準化妝、不準吃零食、不準聽收音機……”當時的訓練條件異常艱苦,隊員們住在土木結(jié)構(gòu)的平房,破舊不堪!胺績(nèi)只能放下兩張床,洗澡就必須去公共澡堂,”馬吉良說。
隨著多巴基地的名聲鵲起,越來越多的教練帶領運動隊入駐基地開展高原訓練。王魁、毛德鎮(zhèn)、王德顯……都成為基地的座上客,其中也包括剛剛從羅馬載譽而歸的中國游泳隊。
北京申奧成功后,多巴基地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為了給中國運動員備戰(zhàn)創(chuàng)造條件,03年4月,基地被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命名為“青海多巴國家級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并開始了新一輪的改擴建。由國家投資8000萬,青海省投資2000萬,貢籌資一個億,用于田徑館、射擊館、游泳館、綜合訓練館、科研康復中心及運動員公寓、園林等建設。
經(jīng)過多巴人27年的不懈努力,多巴基地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符合國際多種體育項目比賽要求的一流高原綜合體育訓練基地。漫步在綠樹成蔭的基地大道上,遠處訓練場中小選手們正在投入的訓練,從他們奔跑的身影中,仿佛看到了新的王軍霞、邢慧娜、劉子歌們,正在為自己的奧運金牌夢想揮汗如雨,奮力拼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