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記者首先要身體好,抗折騰。這對于從事體育新聞工作十幾年的我來說可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昨天的切身經(jīng)歷還是讓我吃夠了苦頭。
按照計劃,昨天下午我要去溫哥華郊外的賽普瑞斯山采訪中國隊的單板滑雪U型槽的比賽,雖然溫哥華市區(qū)還是艷陽高照,我還是做好了野外山區(qū)御寒的準(zhǔn)備,不但穿上了厚重的防寒服和厚底靴子,而且還把手套、圍巾、帽子等一干御寒物品塞進原本就不輕快的雙進背包里?墒菃螁螐男侣勚行某鰜碚颐襟w班車就讓我冒汗了,由于場地有限,溫哥華新聞中心的媒體班車竟然出人意料的分成兩個地方,室內(nèi)比賽的冰上項目班車在地下停車場,而雪上比賽的班車停車場卻在距離新聞中心一公里之外的鬧市區(qū),只能邊走邊問,十幾分鐘后踏上班車的我已經(jīng)氣喘吁吁,滿頭冒汗,可是我并不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
媒體班車?yán)覀兿蛸悎鲴側(cè),?jīng)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終于來到一座山腳下,車不再往里開了,記者們只好下車徒步前行,瑟瑟寒意讓我趕緊拿出手套、圍巾和帽子將自己“全副武裝”。這回依然是一公里多的蜿蜒山路需要用腳步丈量,來到山口處終于看到了前往新聞中心的擺渡車。到達(dá)位于半山腰的新聞中心,抬頭一看可是讓我吃驚不小,賽會組織者竟然在半山腰露天搭建了一座七八十米高的臨時看臺,顯然是為了方便觀眾和記者觀看賽事。望著那層層疊疊的臺階,我已經(jīng)無路可退。只好硬著頭皮往上爬……爬完了201級臺階,我終于踏上了賽事觀戰(zhàn)的平臺,一邊喘著粗氣擦著汗,不由得想起擺渡車上志愿者喬治跟我們說的那句話:“這個賽場的建設(shè)很有冬奧會特色……”原來201級臺階就是就是2010年冬奧會的特色啊,要知道背著大背包的我爬上來足足用了20分鐘,中間休息了幾次,直到中國隊隊員第5個出場,我的氣才喘勻了開始工作?墒遣坏絻尚r后,結(jié)束采訪的我不得不又掉頭下山……看來采訪冬奧會可比采訪夏季項目更需要體力啊。(馬洪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