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變一分,小組第一變第二,雖然并不妨礙女足國青隊晉級四強,但這個該死的小組第二,很可能會葬送球隊在亞青賽上的前程:假如在半決賽中不得不遭遇實力最強的日本隊,假如沒能進入決賽而被迫在三四名決賽中死戰(zhàn),假如最終只能落到第四而無緣明年的亞青賽……
昨天中國隊的遺憾的確很多,但更值得玩味的還是高榮明下半場的兩次換人,第59分鐘用后腰李東娜換下前鋒朱薇,第85分鐘又用前鋒李琳換下李東娜。第一次換人的目的是用一名后腰換下前鋒加強防守,第二次換人則是被對手扳平比分后不得不再次加強進攻,賽后高榮明為這次“難堪換人”的解釋是“李東娜從國家隊回來,身體狀況不好,上去完全跑不動,加上剩下那點時間又需要加強進攻……”其實高指導大可不必找這樣的“借口”,誰知道:換李東娜上場就是為了死守。但偏偏就是這樣一次換人,原本還勉強能與對手抗衡的局面,徹底變成了韓國隊的圍攻。在對手扳平比分后,不甘平局的高指導不得不為自己的“保守”與“賭博”再付出一個換人名額。很難說他做錯了什么,充其量只能說他“賭”輸了一次,假如中國隊最終真的死守住勝利,他的這一次換人恐怕就會成為“取勝的關鍵”了。
面對勝利,尤其是在中國足壇很功利很現實的勝利面前,高榮明的選擇無可厚非。但在青年隊的比賽中,比賽的勝利究竟有多重要?是讓隊伍在領先情況下保持高昂士氣繼續(xù)進攻進攻再進攻,還是保守撤下前鋒寧愿被動挨打更重要?有一點我相信,如果換了是多曼指揮昨天的比賽,她肯定不會做這樣的選擇,瑞典女人的血脈里都是進攻的因子,比如她在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中的選擇。在原本就應該“觀賞性第一”的女足比賽中,我們的國產男教練們,是否應該有點瑞典女人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