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馬英九對“兩蔣”的追思除了個人情感的因素之外,也是想要撫平民進黨在“兩蔣”問題上造成的社會傷痕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方輝發(fā)自北京 4月5日是蔣介石逝世34周年,4月13日是蔣經(jīng)國誕辰100周年,臺灣當局和國民黨高層已經(jīng)放出話來,今年要隆重紀念“兩蔣”。外界認為馬英九的高調舉動不僅僅是為了恢復國民黨的傳統(tǒng),更是為了跨越藍綠,實現(xiàn)社會和解,但在此敏感問題上馬當局面臨巨大的風險。
將重掛“中正紀念堂”牌匾
4月3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副主席及黨務主管100多人,至桃園縣大溪慈湖陵寢謁陵獻花致敬,追思蔣介石。分析人士指出,馬英九陣營對“兩蔣”的追思除了個人的情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重振國民黨的信心。
今年2月,面對民進黨叫囂讓馬英九承擔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所犯下的“罪行”,馬英九強硬表示,將在今年7月恢復“中正紀念堂”的牌匾,中正紀念堂牌樓上的“自由廣場”也將恢復為“大中至正”。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馬英九當局的決定隨即遭到了綠營的強烈反彈,但是卻獲得了多數(shù)民眾的擁護,很多人認為,民進黨在下臺之前將“去蔣化”表演到極致,并不符合民意。
并非要對蔣介石歌功頌德
在2000年政黨輪替之前,國民黨將蔣介石描述為“偉大的領袖”,而不曾反思其在臺灣犯下的錯誤。而在民進黨上臺之后,陳水扁不僅對蔣介石曾經(jīng)的過錯進行揭露,而且更是將其貼上了“外來獨裁者”的標簽,全盤否定其貢獻。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指出,蔣介石時代的“統(tǒng)治方式”和“白色恐怖”的社會氛圍讓現(xiàn)在的臺灣社會主流人群都能從自己或是親朋身上找到某些時代的傷痕,這正是陳水扁敢對蔣介石肆無忌憚展開攻擊的原因。但對于那些理性思考的人群來說,這種武斷的評價只會加深社會的誤解,會割斷歷史的聯(lián)系。
事實上,蔣介石“主政”臺灣的20多年,為臺灣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也作出了不少的貢獻,比如“農地改革”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延長臺灣的義務教育、進行有計劃的經(jīng)濟建設,這些都為后來的臺灣經(jīng)濟的大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而且,蔣介石一直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獨”,這也正是民進黨要對他大加“抹黑”的原因之一,因為民進黨的“去蔣化”與“去中國化”是同步進行的。
馬英九上臺后提出對蔣介石“如實多元”、“功過并陳”地進行評價,這并非是要回到對蔣介石歌功頌德的時代。臺灣《中國時報》的評論也指出,蔣介石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需要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要能超越藍綠,以務實的歷史觀點來對待,既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簡單地否定一切。
族群和解長路漫漫
在馬英九競選時,他曾承諾要做到彌合藍綠陣營的傷痕,化解社會矛盾,實現(xiàn)族群和解。但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馬英九每走一步都會受到綠營的掣肘。
在今年2月臺當局宣布掛回“中正紀念堂”牌匾時,就已經(jīng)留了伏筆,馬英九辦公室發(fā)言人王郁琦對外界稱,在“中正紀念堂”牌匾重新掛回去前,當局會召開論壇征求民意,并且馬當局對要不要掛回“大中至正”四個大字,至今猶豫不決。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馬英九在社會和解問題上一向謹小慎微,在對待“兩蔣”問題上更是如此,尤其是對蔣介石,馬英九的態(tài)度事關很大一部分臺灣民眾的感情,而且馬英九的省籍問題本來就是綠營一直炒作的話題。在現(xiàn)在經(jīng)濟低迷的現(xiàn)狀下,民眾的情緒更容易被左右!叭绻R英九能在族群和解上取得成效,他將超越藍綠,成為真正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否則處境將更加艱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