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8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發(fā)社論說,一場“沙塵暴”,十足“恐嚇”了臺灣老百姓,也把臺灣“環(huán)保署”沙塵暴預測的問題全都吹了出來。臺灣的空氣污染問題,保守估計,七、八成是來自本土污染,但“環(huán)保署”卻特別關愛沙塵暴。過分夸大沙塵暴影響,也可能模糊臺灣空氣污染問題癥結,并不利于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原文摘錄如下:
十六日那天,臺灣北部地區(qū)天空霧茫茫一片,很多人以為是沙塵暴,“環(huán)保署”也對外發(fā)布警告大陸沙塵暴來襲,“環(huán)保署”還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民眾,或是老人、小孩等扺抗力較弱者,應盡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不過稍后“中央氣象局”卻說,這是水氣的現(xiàn)象,讓西半部地區(qū)起霧,不是沙塵暴啦!“環(huán)保署”十七日則改口,因高壓移速緩慢,沙塵天氣,影響臺灣時間較晚了十二小時,從十七日凌晨到上午就減弱了。
一整天下來,電子媒體畫面盡是放眼望去灰蒙蒙的一片天空,站在高處看臺北,臺北盆地的景觀全都變了樣,臺北地標一○一大樓呈現(xiàn)朦朧美,新光三越大樓,同樣像是藏身在霧里,畫面上傳出的旁白說道“受到沙塵暴的侵襲,臺北盆地的空氣品質比平常差了兩倍,能見度比平常降低四成…!
這一場“沙塵暴”,十足“恐嚇”了臺灣老百姓,也把沙塵暴預測的問題全都吹了出來。
首先,要指出的是:“環(huán)保署”的預報系統(tǒng)顯然失準,并未完全掌握沙塵暴的路徑與時間,才會出現(xiàn)“沙塵并未如預期往臺灣方向而來,對臺灣的影響并不顯著”事后說法,讓幾乎所有電子媒體都報導一則不精確的新聞,錯把霧茫茫一片當做塵土飛揚的沙塵暴。民眾一有呼吸道問題,就聯(lián)想到是否受到沙塵暴的影響?
當然搞錯問題的元兇不是媒體,而是“環(huán)保署”!碍h(huán)保署”上周六發(fā)布的新聞稿就強調:“預測這一波內蒙沙塵將影響我們空氣品質,預估每小時濃度在每立方公尺一百五十到兩百五十微克之間”。不過昨日監(jiān)測結果顯示,各地空氣品質都未達到不良等級,只有北部林口、板橋等少數(shù)測站的懸浮微粒稍高,達到一百到一百二十微克!碍h(huán)保署”昨天上午又改口預測,傍晚的值可能會較高,不過并沒有。即使沙塵暴來臨時,懸浮微粒最高濃度也只接近每立方公尺二百微克,當時空氣也未達到發(fā)布警報階段。
“環(huán)保署”這樣的不準確預報,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我們要強調的是,沙塵暴是否影響臺灣。這是一個科學問題,應該有準確的預報系統(tǒng),不能隨便預報了事,狼來了,隨便喊,喊多了以后,民眾可能因此失去警覺性,等到真正狼來了,問題就會很大。其次,沙塵暴真的有這么嚴重嗎?科學數(shù)據(jù)是會說話的,也騙不了人的。
現(xiàn)行臺灣“空氣污染防制法”規(guī)定,因氣象變異或其他原因,致空氣品質有嚴重惡化之虞時,各級主管機關及公私場所應即采取緊急防制措施;必要時,各級主管機關得發(fā)布空氣品質惡化警告,并禁止或限制交通工具之使用、公私場所空氣污染物之排放及機關、學校之活動。島內評斷空氣品質狀況,系采用美國環(huán)保署所制定衡量空氣品質良劣的空氣污染指標(PSI),這項指標分為良好(Good)、普通(Moderate)、不良(Unhealthful)、非常不良(Very Unhealthful)及有害(Hazardous)等五級,以懸浮微粒為例,過去二十四小時平均濃度值超過三百五十微克/立方公尺才屬于非常不良等級,才需要發(fā)布警報。
在過去,臺灣空氣品質大體上屬于普通層級,PSI值鮮少超過二百以上,以昨天濃度也未達到發(fā)布警報程度,“環(huán)保署”的過去做法都只將監(jiān)測資料上網而已,根本未做任何的新聞發(fā)布,但自從沙塵暴后,即使空氣品質仍是屬于正常的,但只要一有沙塵暴,“環(huán)保署”就會發(fā)布新聞警告,四月才過了一半而已,“環(huán)保署”就已經四度發(fā)布沙塵暴新聞稿,這樣的做法,顯然是太關愛沙塵暴。
臺灣的空氣污染問題,保守估計,七、八成是來自本土污染,二、三成則是來自如沙塵暴等境外轉移,而越境轉移的問題是全球性的環(huán)保課題,不是我們想要做防范就能達到。但“環(huán)保署”卻特別關愛沙塵暴,對于高達七、八成的本土污染,卻沒像對沙塵暴一樣特別加以關注。換言之,過分夸大沙塵暴影響,也可能模糊臺灣空氣污染問題癥結,并不利于解決空氣污染問題。臺灣當前空氣污染最大的問題還是島內超過二千萬輛的機動車輛所排放廢氣、數(shù)千家工廠廢氣排放以及街道塵土飛揚等問題。
還給臺灣一片清新的空氣,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而“環(huán)保署”成立已經超過二十年,并從一九九六年政府開征空氣污染防制費,每年至少有五、六十億元?钣迷诳諝馕廴靖纳,在有人有錢下,如果連一個預報沙塵暴都做不好,民眾又怎么敢寄予厚望?(摘自臺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