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8月4日電 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蘇永欽在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出版的8月份《交流》雜志上刊載署名文章,回顧他十年來在兩岸法學教學交流過程中的一些感觸心得。蘇永欽表示,大陸學生學習的熱情簡直到了“讓人溶化”的程度,而他在大陸教學的一些場景,也讓他覺得“教了一輩子的書,夫復何求?”同時,他也遺憾的表示,這是兩岸學子對比最強烈的地方。
蘇永欽回憶說,他加入兩岸法學交流,起于十年前,最初是美國福特基金會贊助的一個項目。2005年,第一次用學術假到大陸清華和北大法學院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去年春天他第二次去大陸開課,是到風景優(yōu)美的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他于今年初用學期結束的空檔,再去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講了一次課。他大概在十幾所高校開會演講座談,不知不覺已經(jīng)變成往返兩岸的“老鳥”。
談起大陸教學的整體印象,蘇永欽說,他看到很多,學到很多,“真的不虛此行”。他說,他的課程都是為碩博士生開的,演講對象則從大學本科生到老師都有,但不管是哪些人,也不管是前排高;蚺琶^后的高校,學習的熱情都到了“讓人溶化”的程度。
蘇永欽回憶,2005年,他有一次去中國政法大學演講,大講堂擠得水泄不通,在站著聽的學生中,他看到有人弓身讓另一個同學在背上做筆記。還有一次到武漢的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演講,因為人多而臨時換教室,他與學生一路走,就見到學生成群從身邊急奔上樓,搶位子。
大陸學生聽課和問問題的認真,更是讓令蘇永欽難忘。他在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上的課,從八點半到十二點,中間休息十分鐘。第一天他在十一點多就停下來,想多聽聽問題,確定講的方向、程度是否剛好,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都能扣緊講課內(nèi)容,而且很有深度,以后每天都留一小時討論,最長的一次,延長到下午一點才下課。“百人左右的大班,每天都有這樣熱烈的討論,真的難以想象!
蘇永欽也遺憾地表示,這真的是兩岸對比最強烈的地方,中間當然有遠來和尚新鮮感的成分,但絕對不止是這樣。
蘇永欽表示,臺灣的大學生考進學校后的競爭性已經(jīng)大幅減弱,畢業(yè)更是毫無壓力,考場上已不見拼勁。
蘇永欽回憶一次在清華大學講學時,剛好碰到例行的“理律杯”辯論賽舉行,他也應邀擔任裁判,包括最后舉行的兩岸冠軍隊的友誼賽。臺灣中正大學的同學對上山東大學的同學,一場聽下來,立刻可以感受到不同法律教育,不同的社會文化對兩岸法律本科生(三、四年級)造成的影響。大陸學生論證天馬行空,華麗而有渲染力,對照于臺灣學生三段論的緊密,一個接一個的套路,真的是一種語言兩種思維。
蘇永欽說,這些經(jīng)驗,讓他對兩岸學生的交流產(chǎn)生極大的憧憬,他相信大陸同學可以帶給臺灣同學的,絕對不只是重新燃起競爭雄心的刺激而已!敖咏斐筛淖儭,蘇永欽表示希望這樣的交流持續(xù)下去,也相信改變絕對不會只發(fā)生在一方。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