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天天操,91在线高清,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深夜视频在线

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中宣部就推動新時代文化和旅游高質(zhì)量發(fā)展有關(guān)情況舉行發(fā)布會

中共中央宣傳部于2022年8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fā)布會,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quán)和國家文物局有關(guān)負(fù)責(zé)人介紹推動新時代文化和旅游高質(zhì)量發(fā)展有關(guān)情況,并答記者問。

分享到: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16:32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2年8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和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13
    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进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3场,向大家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先生,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负责人周汉萍女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负责人陈彬斌先生,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先生,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先生,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饶权先生作情况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0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 饶权: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就文化旅游和文物领域的有关发展情况进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十分关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年来,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1
    饶权:
    一是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我们不断健全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工作机制,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等,积极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伟大征程》《奋斗吧 中华儿女》《我们的四十年》等重大文艺演出成功举办,唱响时代主旋律,描绘新时代壮美篇章。加大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力度,发挥各类文艺评奖和展演展览活动引领作用,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破屏出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歌剧《沂蒙山》、话剧《谷文昌》等文艺作品广受好评,努力向“艺术高峰”不断迈进。
    二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促进人民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先后出台,有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构建从国家到村(社区)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等惠民项目深入实施,“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从“云端”到“指尖”,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更加“对味”。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2
    饶权:
    三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36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4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达4.50%、4.56%。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创意、非遗工坊、乡村旅游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红色旅游、旅游演艺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深度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遭受严重冲击,我们努力助企纾困出实招,企业积极自救不“躺平”,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提振信心,企稳向好。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备案博物馆6183家;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3026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3家;世界遗产56项,位列世界第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42项,位列世界第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果丰硕,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新时尚。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3
    饶权:
    五是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建立。配合元首外交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主场外交,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在93个国家派驻文化和旅游机构,与157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对外文化贸易体系日益完善,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千帆出海,出口快速增长。文化和旅游年(节)以及“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影响广泛,有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工作深耕厚植,持续开展“艺海流金”“情系中华”等品牌活动,凝心聚力、增进认同。
    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离不开文化和旅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从业人员的辛勤付出、奋力拼搏。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3
    邢慧娜:
    谢谢饶权副部长的介绍,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请问,文化和旅游领域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执法监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4
    饶权: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等系列举措,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升级,市场体系更加繁荣有序。截至2021年底,全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19.1万家,从业人员151.14万人。其中,文艺表演团体1.6万个,较2012年增长123.2%,全年演出场次达到232.5万场,演出观众达到9.3亿人次;网络音乐市场规模达到626.9亿元,是2012年的13.8倍;旅行社数量从2012年的2.5万家增长至2021年的4.2万家。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将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审批、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等下放至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将港澳服务提供者在自贸试验区投资设立旅行社的审批权限由省级下放到自贸试验区,方便企业就近办理相关手续,取消了临时导游证核发等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全面优化审批服务。取消外商投资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的限制。在自贸试验区等区域内,对旅行社设立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对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等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不超过13个工作日;简化跨地区巡演审批程序,切实为企业减负。建成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全部准入管理业务网上审批。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35
    饶权:
    三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等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政策,发布《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不合理低价游”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等,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针对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旅游民宿、在线演出、剧本娱乐等新业态,出台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等政策,划出红线底线,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持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整合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按照中央部署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6个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执法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在提升综合执法效能方面,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认真履行执法监管职责,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底线,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安全稳定。
    以上就是我的相关介绍。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4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关,请问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4
    饶权:
    您提的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请我们产业发展司缪沐阳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5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 缪沐阳: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十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这十年的旅游产业发展,可谓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刚才饶部长也介绍了几个关键数据,我这里再重复一下。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89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达到4.50%、4.56%。十年来,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了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4.2万家,A级景区1.4万个,星级饭店8771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步凸显。
    二是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产业融合激发消费潜力。5G、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广泛应用。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大鱼海棠》《舞上春》等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建设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正可谓“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5
    缪沐阳:
    三是产业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成效显著。产业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出入境旅游取得大幅跨越。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平台作用不断凸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企业走出国门。
    四是助企纾困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助力行业应对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及系列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同时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纾困政策在文化和旅游领域落细落实,增强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获得感。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动态调整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开放政策,并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域,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恢复。今年下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出积极复苏态势。文旅企业的韧性、文旅人的拼劲得到了充分彰显。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年来,逛博物馆、游览文物遗址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现象也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一种表现,请介绍一下近十年来中国文物保护利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6
    饶权:
    近年来,文物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问题请国家文物局金瑞国先生回答。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6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文博事业的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央有力领导、部门协同推进,各地积极作为,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全国文物系统砥砺奋进,文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作出整体谋划,中央出台6份专门政策文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列入国家专项发展规划,27个省级人民政府将文物安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状况有力改善。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公布两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国保、省保、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传统村落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预防性保护、系统保护积极推进,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抢救修复,文物安全严防严管严打严治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打击文物犯罪、查处法人违法、整治火灾隐患取得重要成果,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0:57
    金瑞国:
    三是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大美亚西亚”“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展览成为社会文化热点。《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考古大会》《古韵新声》等电视节目引爆大屏小屏,参观博物馆成为社会新风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入实施,助力脱贫攻坚、老区振兴、四史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等建成开放。支持引导民间收藏文物,优化文物进出境监管和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项,中外联合考古渐成规模,跨国文物保护合作扎实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异彩纷呈,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四是文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新修订《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各地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113项文物保护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古代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饱水漆木器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调控等技术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文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文物考古机构普遍加强,考古野外津贴将有明显提高。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1:14
    金瑞国:
    近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明确了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推动文物事业构建新格局、再上新台阶,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谢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4 11:14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
    近年来,老百姓的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产品越来越多,业态越来越广,综合效益越来越强,我想请问这十年我们国家的旅游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色、新亮点?谢谢。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diǎn)。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