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年06月03日 2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解說】近日,在廣州市黃埔區(qū)下沙村,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內(nèi),龍頭雕刻師張偉潮和徒弟們正在趕制龍舟龍頭、龍尾訂單。只見他左手執(zhí)刻刀,右手拿著錘子輕輕敲打,從龍頭上掉落的樟木碎屑四處飛濺,散發(fā)出陣陣清香。
扒龍舟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龍船競渡前,村民們先要把船身從水下起出,再將龍頭龍尾裝上,恢復其往日威風。對于一艘龍舟來說,龍頭、龍尾就是它的靈魂。
【同期】龍頭雕刻師 張偉潮
用造型用一些顏色,用一些線條來表達這些東西,可能外人看來不就是龍,其實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龍頭能不能代表他們這個村是一個精神的力量,而不是純粹的一種很形象,某一個線條很明確要雕個字上面說明這個是什么,不必要,只要你們村民們把這個作為一個家族的象征,一個村的精神的象征,我們文化的根跟它的魂,這才是重要。
【解說】張偉潮是廣州為數(shù)不多的年輕龍頭雕刻師,也是黃埔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龍舟龍頭、龍尾制作技藝”傳承人,他告訴記者,踏上龍頭制作這條道路,源于自己的濃厚興趣。
【同期】龍頭雕刻師 張偉潮
其實我們小時候特別到夏天沒什么東西很消遣,一般小伙伴們就在河邊游泳,然后大家會做一些小龍舟在游泳的時候去玩,然后我龍舟是做得特別漂亮,大家都非常羨慕。然后到我真正職業(yè)化的是在2010年,我接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訂單,也是我們廣州的,當時他們打造了三艘新龍舟之后,當時做龍頭的師傅手頭上沒有工期,他就找到我,他說你做那些小的都那么漂亮,不如試一下做真正裝到龍舟上面的龍頭這樣子,然后就叫我嘗試一下,當時是沒有多大把握,但是還是硬著頭皮接了下來,在一個月以內(nèi)給他們打造了這么三個龍頭出來,出來效果大家都挺滿意的。
【解說】手工制作龍頭非常復雜,需要經(jīng)歷選木、開料、勾畫、雕刻到打磨、拋光、裱漆等十多道繁瑣工序。張偉潮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是設計階段,因為每個龍頭都是定制的,需要調(diào)研了解村落的文化習俗,將一些元素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做出一個有溫度的龍頭。
【同期】龍頭雕刻師 張偉潮
主要我們還是要把結構做好,粗雕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做好結構,別看它是大刀闊斧,每一刀下去都要很準,要確定好龍頭的你設計的眼睛牙齒嘴巴哪個地方什么的,位置是怎么樣,它的形態(tài)是怎么樣,龍頭出來好不好看,華不華麗其實并不重要,現(xiàn)在有太多的手段能夠把龍頭做得更華麗,但是你能夠把一個龍頭做得具有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確實是太難。
【解說】在張偉潮的工作室里,鑿子、銼子、雕刻刀等工具隨處可見。他已數(shù)不清總共有多少把刻刀,但如果缺了哪一把,他都能及時發(fā)現(xiàn)。隨著他的聲名遠播,一些海外華僑華人也專門找他制作龍頭。
【同期】龍頭雕刻師 張偉潮
一些(華僑華人),當然這里是他的根,他也想把一些自己鄉(xiāng)土的東西帶到他現(xiàn)在生活的地方,所以可能龍舟就是他本來生長的根的地方的一種文化的代表,他可能是有一些這樣的華僑把這份感情帶到他生活的地方。
【解說】張偉潮坦言,制作龍頭最初是興趣,而現(xiàn)在已變成一份責任。近年來,他通過直播的方式,向網(wǎng)友講解龍頭、龍尾雕刻技藝,他還將龍舟文化和龍頭、龍尾制作技藝帶進校園。
【同期】龍頭雕刻師 張偉潮
就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一個責任,我們這代人應該要扛起責任,不光你這么多年的一個興趣愛好也好,心血也好,這是你土生土長,你這片土地的一個文化的根,現(xiàn)在其實劃龍舟的年輕人比我們那個年代的年輕人要少了,我現(xiàn)在是覺得我是有這樣的義務,我們要去把這個東西要推廣,要用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方式,讓不同年齡的人,或者是年輕人接受的一種方式來傳承它。
記者 韋杰夫 孫秋霞 廣州報道
責任編輯:【劉羨】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00002003042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