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新聞:
近日,廣州城中有大件事:來自重慶開縣的張氏兄弟于鬧市中劫持靚女,哥哥手持利刃,弟弟高舉紙板要籌錢,在被警方抓獲后哥倆表示是為病母籌錢。經(jīng)查實,哥倆所言屬實,作案是出于一片孝心。(據(jù)《新快報》)
為盡孝鋌而走險,初聽起來讓人唏噓或同情,說是貧病惹的禍,或說是社會之錯。細(xì)想之下,又覺“籌錢救母”雖屬實,卻不能成為劫持人質(zhì)的理由。
張氏兄弟走投無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靚女。這名靚女不知有幾冤!靚女不過是眾多路人中的一個,其實,每一個過路人都有可能成為人質(zhì)。如果人質(zhì)恰好是你的親人,那么,你心中瞬間涌起的絕對不是同情,而可能是仇恨。故而,張氏兄弟的劫持路人,不應(yīng)該僅從動機出發(fā),而更應(yīng)該考慮其后果。
如果說,張氏兄弟要盡孝是善,那么,劫持路人便是惡,且善不抵惡。張氏所求者,救病母之資,財也,而其手段卻直接威脅生命安全,這是以他人之命索所需之財;張氏盡孝固然讓人感動,但畢竟是私人領(lǐng)域事務(wù),而其劫持行為卻已威脅了公共安全,這是以私害公;張氏這種盡孝的手段,還可能剝奪他人也盡孝的能力。
中國古代有許多孝道故事,除極端的“埋兒奉母”外,其余多數(shù)(如“臥冰求鯉”、“賣身葬父”)雖然不易做到,但起碼不傷害他人,最多累死自己;今天社會上也有形形式式的“典身救母”,無論真“典”還是假“典”,也還是對他人無直接損害。張氏兄弟為籌錢救母而劫持路人,與前列的“孝舉”相比怎可同日而語之。
樸實的老人總會對孩子說:我們窮歸窮,但窮得清白,不去偷不去搶。孟子老先生說的“貧賤不能移”也是這個意思。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和倫理中有一條普適的底線,那就是“不要殺人,不要盜竊”。像張氏兄弟這般劫持路人,已然突破這條底線,為了盡孝去干出格的事,老母都可能被氣死,還談什么“盡孝”。
為了還受害人一個公正,張氏兄弟將要付出坐牢的代價;為了不助長此類喪失理性的行為,張氏兄弟也應(yīng)該受到應(yīng)有的審判。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我們的同情不應(yīng)該針對張氏兄弟的劫持行為上,而應(yīng)該將同情放在其老母無錢醫(yī)病上面,后者才是眼下許多人遭遇的共同困境。現(xiàn)在,張氏的老母親因為兒子的愚蠢行動,處境如雪上加霜。善良的人們?nèi)绻軌蛘境鰜韼椭@位老母渡過難關(guān),是建設(shè)性的做法。然情歸情,法歸法,張氏兄弟的行為絕不應(yīng)以任何形式給予張揚。(韓江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