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到北京去瞻仰一次毛主席的遺容!”張玉蓮老人對記者說這句話時,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寫滿了期盼。昨日,溫暖的陽光灑滿了整個韶山?jīng)_,毛主席的祖居屋場東茅塘充滿了歡聲笑語,毛澤東的堂弟毛澤連的妻子張玉蓮老人,迎來了94歲壽辰。這位與毛澤東同輩的長者,依然耳聰目明。當回憶起毛主席對他們一家的深情關懷,老人顯得無比激動。
最難忘
一生中四次見到毛主席
94歲的張玉蓮老人,身體十分硬朗,很健談。在老人的記憶中,她與三哥毛澤東共有四次見面,每次都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深情。
第一次見面是在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時見到了毛澤連全家。張玉蓮回憶說,當時,主席彎下他魁梧的身軀,深情地擁著他們全家,三哥(毛澤東)為澤連弟人丁興旺而感慨萬千。毛家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犧牲了六位至愛親人,三哥對健在的堂弟和弟媳格外親切,反復詢問家里的生活狀況。周圍的群眾告訴毛主席,毛澤連一家很困難,主席說,澤連家的困難我知道,困難要靠自力更生來改變,你們不要指望我,我不能只解決你一家的困難,我要解決全中國人民的困難。張玉蓮后來還受毛主席的邀請,先后三次與丈夫毛澤連一起到北京見三哥,其中一次,兩人還與三哥毛澤東在北京共住了兩個月。
最深情
主席掏工資為堂弟治雙眼
在老人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三哥毛澤東為毛澤連治療眼疾一事。一次,毛澤東特意將毛澤連接到北京,并在見面后的第三天,派人送毛澤連到協(xié)和醫(yī)院治療眼睛,而當時毛澤連的雙眼已經(jīng)失明,醫(yī)生建議他摘除左眼球。在毛澤連住院治療期間,毛主席不愿意給政府添麻煩,沒讓其他工作人員來看護,而是吩咐岸英、李敏、李訥左右攙扶、輪流送飯照顧。他們還做了可口的稀飯、小米粥,準備了營養(yǎng)品給澤連改善伙食。澤連的醫(yī)療費、住院費和衣物都是主席從自己的工資中支付的。由于澤連眼睛看不見,吃飯很不方便,三哥就為他專門準備了飯碗,每頓飯還特意把飯菜盛到碗里,送到澤連手中。
手術后,醫(yī)生建議澤連裝一只假眼球,澤連征求主席意見。主席說假眼球只是個裝飾,需經(jīng)常清洗,很麻煩,而且費用很高。澤連聽從了主席的勸告,本著節(jié)約的原則沒有裝假眼。經(jīng)過了近半年的治療,澤連的右眼后來恢復得能見到微微光亮了。這段往事,張玉蓮不知道聽丈夫講過多少次,每次,張玉蓮都感到了三哥對親人的無限深情。
最無私
放棄補貼過清貧生活
張玉蓮老人一生儉樸、勤勞,性格也特別好強。她出身于湘鄉(xiāng)大戶人家,從小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既熟讀詩書、寫得一手俊秀的毛筆書法,又能飛針走線,做得一手好女紅。
解放后,韶山區(qū)政府熱情撮合了她與毛澤連的婚事,年輕能干的張玉蓮既被毛澤連的英雄氣魄和革命情懷所感動,又深深愛惜著這位為革命而早年雙目失明的堅強漢子。她辛勤地將三個兒女培育成人,又深情地照顧著毛澤連,讓他安享人生幸福的生活。二人遵循三哥毛澤東的教誨,放棄了應得的政府補貼,在三哥個人的關懷下,過著老百姓平凡幸福的生活。
張玉蓮老人心地善良,人緣極好,她和毛澤連還收養(yǎng)了好幾個義子。從吉林長白山教育局子弟學校校長崗位退休的劉鐵華,就是二老的干兒子之一,他特意于重陽節(jié)前,到韶山陪伴了母親一段時間。張玉蓮老人記憶力很好,孫中山時期的兒童團歌曲她至今能唱,并現(xiàn)場給記者背誦了孫中山遺囑全文。
最期盼
再去北京“看看”三哥
作為一位智慧長者和歷史見證人,張玉蓮老人常會和人談起毛主席回韶山的事;更讓她念念不忘的是岸青、邵華夫婦帶著新宇回韶山;還有李敏、李訥姐妹給予她的溫暖關懷。
如今,張玉蓮老人的生活由兒子毛岸平、毛堅平、女兒毛小青以及其他毛家親人照顧。記者看到,在老人家房間里擺放著一臺紅色的電話機,老人現(xiàn)在仍能自己撥打電話和遠方的親朋好友聊天敘舊,這也成了十多年來不能走動的老人最大的樂趣。而每當有外地的友人去探望她,她都格外高興。老人告訴記者,現(xiàn)在,她最大的心愿是等腿好了后,能再到北京去瞻仰三哥的遺容。
相關鏈接
毛澤連其人
毛澤連1913年出生,比他的堂兄毛澤東小20歲。
新中國成立前,毛澤連為了留在韶山的毛家人,為了革命事業(yè)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奉獻與犧牲。解放后,毛澤連放棄了應該享受的待遇,沒向黨和政府提出過任何個人要求,因而他的經(jīng)歷、他的業(yè)績和他的名字一樣,至今鮮為人知。韶山的毛家人中只有他多次住進中南海,只有他受到毛主席更多的關愛,但是他生前從不自我炫耀。在與毛主席照相的任何場合里,他只是默默地坐在遠處,直到兄弟倆相繼去世,他竟沒有一張與毛主席單獨的合影照片。而主席生前送他的所有物品,在政府征集革命文物時,他都一件件無償?shù)鼐璜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