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狂·累激變年代造就人生
2004年2月,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是一位中國女孩:少女作家春樹。她、韓寒、曾經的黑客滿舟、搖滾樂手李揚,這四個中途輟學、性格叛逆的年輕人被《時代》視為是中國80后的代表,拿來與美國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論。當然,這四個年輕人身后,是一個更為龐大的80后名人陣營。而對他們產生深遠影響的,是他們所處生活時代的巨大變革。
人物
李想:25歲的億萬富翁
知道現(xiàn)在網(wǎng)上創(chuàng)業(yè)版的廣告怎么做嗎?通常是“你想的,就是李想的”或者“你想和李想一樣成為25歲的億萬富翁嗎?”、“你想成為第二個李想嗎?”
如此大的名氣,李想依靠的確實是實打實的家底兒——25歲,高中學歷,泡泡網(wǎng)的CEO,身家在1億以上的年輕老板。去年李想晉身“中國十大創(chuàng)業(yè)新銳”,他是榜單上最年輕的一位,同時也是80后創(chuàng)業(yè)群體中首次進入該榜單的。李想在80后這個群體中脫穎而出的模范帶頭作用,給了許多對“創(chuàng)業(y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者信心。但對于“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這個話題,李想?yún)s毫不留情地澆一盆冷水!皠(chuàng)業(yè)成功的幾率就跟中彩票一樣,大家看到的只是成功的例子,其實背后的失敗者不計其數(shù)。我只是一個個案,并不具備普遍意義!
韓寒:80后活得更長
以作家或者賽車手的身份定義韓寒顯然太狹隘,他現(xiàn)在是一個明星。看現(xiàn)在的文娛新聞,跟韓寒名字牽連上的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鄭鈞、王朔、徐靜蕾、白燁……這個名單可能越到后面越精彩。
靠文字發(fā)跡的韓寒,高一時便拿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第一名,之后退學,在《新民晚報》發(fā)表《穿著棉襖洗澡》,炮轟教育體制,旋即引發(fā)一場臺風般的大討論。擱在上海文藝出版社長達一年無音信的《三重門》立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成為暢銷書。
韓寒深諳這個時代的語言特點,他也完美地貫徹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硬道理。當白燁稱“80后作家還沒進入文壇”時,韓寒以一句“文壇是個屁”響亮回應。就像韓寒所言:“不管80后是多么粗俗,多么幼稚,寫得多么差,以后的文學界都是屬于他們的。因為他們活得更長,別人都死了,還剩下他們活著!
丁俊暉:我不是“神童”
1987年出生的丁俊暉,16歲時,就兩度戰(zhàn)勝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馬克·威廉姆斯。18歲,丁俊暉擊敗了臺球皇帝亨得利,奪得中國公開賽的冠軍。20歲,在斯諾克中國公開賽上,丁俊暉以3:5不敵世界排名第12位的巴里·霍金斯,爆冷出局。
丁俊暉不喜歡人家叫他“神童”:“第一,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第二,我的所有成績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并不是天生的!苯衲甑乃怪Z克中國公開賽輸球出局后,丁俊暉臉色鐵青,像一個愛賭氣的小孩一樣!拔液芾郏杏X心里很累”、“我不想打了……”、“輸了就輸了,沒什么好說的”,第二天,這些話語立刻成為各大媒體“炮轟”的對象,可是別忘了,他只是個20歲的年輕人,不該背負這么大的壓力。
在臺球賽場上,丁俊暉的確是難得一見的天才球手,但他同時只是個大孩子,還沒學會怎樣去面對這個社會。缺乏心靈慰藉的小丁害怕孤獨,需要建立正常的生活交際圈,需要學習如何面對公眾,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80后成長大事
1980年,中國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1982年,“計劃生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
1983年,第一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在中央電視臺第一次面向全國播出。
1985年,喬丹當選NBA年度最佳新人。
1986年,為節(jié)約能源、早睡早起,決定在5月4日起至9月14日止在全國實行夏令時。
1987年,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播出。
1990年,第一部大型室內電視連續(xù)劇《渴望》獲得巨大成功。
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實施。
1994年,《大話西游》在高校流傳走紅,出現(xiàn)“大話一族”。青山剛昌的《名偵探柯南》開始在報刊中連載。
1995年,“3+2”高考模式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執(zhí)行;《獅子王》作為美國“動畫大片”首次引進中國內地。
1996年,任天堂推出“任天堂N64”,該產品是最后一款使用游戲卡的游戲主機。
1997年,香港回歸,小說家王小波去世,互聯(lián)網(wǎng)開始普及。
1998年,《甲方乙方》公映,馮小剛開創(chuàng)國產賀歲電影先河。
1999年,中國高校開始擴招。
2000年,安全套發(fā)放機開始廣泛進入大學校園,網(wǎng)絡游戲、博客開始流行。
2004年,電視選秀節(jié)目開始火爆,吸引無數(shù)懷揣明星夢的80后。
2007年,“紅樓夢中人”選秀活動令《紅樓夢》再成熱門話題。
80后名人語錄
我想我的時代來了,我那時候特別高興。我從不感覺壓力,我等待這么多年,終于來到,我不會錯過每一個機會。——郎朗(鋼琴家、生于1982年)
香港沒有真正的歌手,因為所有歌手都拍戲。——謝霆鋒(演員、生于1980年)
你拍我時我都大度過N次了,難道就不許我踹你一腳。——范冰冰(演員、生于1981年)
我不在乎起點有多高,最重要的是終點。——姚明(籃球運動員、生于1980年)
中國有我、亞洲有我、世界有我。——劉翔(田徑運動員、生于1983年)
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逼。——韓寒(作家、生于1982年)
編后語
做這期80后選題的編輯記者都是8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80后,其中有人已結婚,有人仍單身,有人在供房,有人在啃老。其實我不贊同以十年為限生生地劃分一代人,畢竟每個人都不同,但80后這代人與眾不同的成長背景,以及擁有趨同的叛逆、前衛(wèi)的性格,又使他們更加獨立于其他時代的人,也更多地受到上幾代人的關注。而當人們還把80后當做一個弱小群體時,80后已經畢業(yè)了、失業(yè)了,結婚了、離婚了,生孩子了、做父母了,平靜了、回歸了。他們要當起社會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