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最神圣的民俗游戲”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聽到這首經久傳唱的過年歌謠飄來,很多人的心頭都會涌起兒時的過年畫面。
年,又稱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廣的文化淵源。中國社會上至達官闊紳,下至平民百姓,對春節(jié)的重視程度幾乎一樣。
《紅樓夢》里這樣描述賈府過年的盛大情景:進入臘月,即著手置辦年貨,“二十九日,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對聯(lián)、掛牌”,“爆竹起火”,“煥然一新”。除夕晚上,先是由賈母率全家老小,祭拜宗祠祖先;再就是小輩向長輩行禮,長輩給晚輩發(fā)壓歲錢;最后全家吃“合歡宴”;正月初一走親訪友,看戲賞燈……而窮得叮當響的《白毛女》中的楊白勞,過年的時候也要準備二斤面粉包一頓餃子,扯上二尺紅頭繩,給喜兒“扎起來”。
“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爺爺要頂新氈帽,老奶奶要塊大年糕。”相比過去歲月里濃濃的過年記憶和逐漸興盛的西洋節(jié)日,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一些民俗學家發(fā)出“我們今天還會過年嗎”的憂慮。
年味越來越淡,很多人都有這種失落,一種文化的失落,一種民族記憶的淡忘?粗昵懊χ棉k年貨的人們,或者在年根底下,涌動在車站、機場趕在大年三十回家團聚的人流……也許正如著名作家、民俗學家馮驥才說的:“年的情結根深蒂固,是我們自己把年淡化了。建設年文化,是一個太大的、又不容忽視的文化工程!
“春節(jié)是最神圣的民俗游戲,特別是通過節(jié)日的種種禮儀,灌輸和傳遞著中華民族尊重自然、和諧中庸的傳統(tǒng)理念和文化!币晃幻袼讓W家在去年發(fā)起的“保衛(wèi)春節(jié)宣言”里這樣說道。
今天是2007年春節(jié)長假過后的第一天,我們聚焦2007年、1995年、1983年、1971年、1959年五個亥年春節(jié),試圖通過回顧歷史的碎片和印痕,勾起人們漸已淡然的春節(jié)記憶,讓鞭炮、春聯(lián)、年畫、紅燭、唐裝以及年糕、點心等春節(jié)傳統(tǒng)符號和過年的文化元素慢慢復蘇……
己亥年春節(jié)(1959年2月8日)
【最深的春節(jié)印象】
1959年是農村實現(xiàn)公社化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農村比以往更早地呈現(xiàn)出一片熱鬧的節(jié)日景象:“村村敲鑼鼓,到處是歌聲”。
工廠車間組織工友們利用生產空隙趕排旱船、龍燈、高蹺等生動活潑的傳統(tǒng)節(jié)目,許多工廠還交換節(jié)目演出;單位發(fā)春聯(lián)、發(fā)電影票、組織團拜;街道統(tǒng)一發(fā)票證、購貨本!斑^一個集體性的春節(jié)”是這個春節(jié)最深的印象。
【年貨】1959年2月2日的《人民日報》報道了當年春節(jié)供應年貨的情形:“火車站上,運來的是過節(jié)物品和日用百貨,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汽車、馬車、三輪車就一起突擊搬運……周口店的100萬公斤柿子就該起運了,只因為天氣比較暖和,柿子稀軟,不便裝車。臘八這一天,冷天終于盼到了,北京的氣溫突然下降到零下十四五攝氏度,柿子凍了。這一下樂壞了汽車司機。”
到了臘月二十七八,辦年貨的人把街上擠得熱熱鬧鬧,國營副食店在店門口支塊木板當街賣。過年的票證上還印著兩個喜慶的大紅燈籠,凍得像棍子一樣的帶魚是北方城市里的搶手年貨,寬裕的人家買大一點、寬一點的帶魚,緊巴的人家就買小一點、窄一點的帶魚。
【年俗文化】進入臘月,普通人家照例家家買“歷書”,這也是中國人過年的老傳統(tǒng)。歷書封面是彩色的年畫,如“吉慶有余”、“五谷豐登”、“壽星老”等,內容多為春聯(lián)、節(jié)氣歌、飲食衛(wèi)生、急救常識、婚嫁育兒經。
“二十四,掃房子!边@樣的舊俗還在延續(xù),只不過換成了“講衛(wèi)生,迎新春”。年前,全國各地開展了一次以消除疾病為中心的群眾性愛國衛(wèi)生運動,家家戶戶也是打掃得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墩憬請蟆愤刊登了一副漫畫:題為“趕走瘟神,留下肥料,春節(jié)快到,突擊打掃”。
北京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北海、陶然亭等公園里熙熙攘攘,免費開放三天使人們游興大發(fā)。天安門城樓上掛上了大紅宮燈,王府井大街商店的櫥窗里到處可以看到“春節(jié)快樂”的條幅,傳統(tǒng)的集市廠甸這一年分外熱鬧,有風箏、糖葫蘆、花燈等各色攤位,有曲藝和雜技表演,有北京傳統(tǒng)小吃,還增加了群眾詩畫展覽。
老舍在2月3日的《人民日報》上發(fā)表快板《春天來了》,“報報報,春來到,四面八方放花炮,真熱鬧,文藝節(jié)目有唱又有跳。過春節(jié),道新喜,齊說今年一定了不起!慶祝建國十周年,鼓足干勁,好在國慶去獻禮!”
一位工廠師傅的春節(jié)假期規(guī)劃可以看出當時人們過年的景象:初一看電影,初二,在家接待徒弟上門拜年,初三逛公園。
【拜年方式】不少單位在大年初二組織團拜,大家坐在一起開個茶話會,領導們倡議“要講科學,不要封建迷信;要勤儉持家,不要鋪張浪費;要參加正當文娛活動,不要到處游蕩;要堅持生產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節(jié)“四要四不要”,散會后還能用小手絹包回點兒花生瓜子給孩子。
親戚朋友之間拜年,提著半斤蛋糕或點心盒子,或送張新年畫,鞠躬拱手的老禮不時興了,“恭喜發(fā)財”之類的吉利話不時興了,見面只是互相點點頭道聲“過年好”或“春節(jié)好”。
小輩見了長輩口呼“拜年”一聲而已,不必像過去“三跪九叩”;小輩代表長輩去親戚家拜年也不像以往,須把合家大小的名字一一報出,然后代表一家大小磕頭。
【流行春聯(lián)】“干勁沖天建祖國,紅旗如畫舞東風”,“人人爭做多面手,個個都學萬能人”
【春節(jié)銀幕】北京街頭,彩飾一新的大幅電影、戲劇海報格外醒目,40多個電影院、劇場、工人俱樂部已經排定了春節(jié)上演節(jié)目,從初一到初五,有1300多場演出。京劇舞臺上,處處可以看到大師梅蘭芳、馬連良、袁世海、張君秋的身影,欣賞到他們的經典劇目。新排練的表現(xiàn)鋼鐵工人生活的《百煉成鋼》話劇,正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喜歡聽音樂的人們還可以欣賞到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和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以及歌劇《茶花女》、《劉胡蘭》、《草原之歌》。
在上海,為了使更多人看到電影,120多個電影放映隊,深入車間、農村、里弄放映。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