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1日電 據蘭州晨報報道,甘肅皋蘭縣黑石川鄉(xiāng)石青村的淘金狂潮愈演愈烈,當地村民的生存環(huán)境日益惡化,山體“遍體鱗傷”,植被和生態(tài)鏈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政府及環(huán)保部門曾下令進行了整治。然而,近一年來,更多的自動化非法淘金小作坊蜂擁而建。
10月10日,在甘肅皋蘭縣黑石川鄉(xiāng)石青村有村民講述,石青村的淘金規(guī)模正日趨規(guī);⒆詣踊,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距離該村5公里的地方就隱約聽到山上不時傳來隆隆的炮聲,并伴隨著漫天的塵土。來到采礦區(qū),道路兩邊的山上,村民們開采礦石的洞口星羅棋布,山坡上堆滿了碎石。不得不承認,石青村村民為了淘金而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只要是正在開采的礦洞,每個洞口都有一臺空壓機和碎石傳輸帶,一輛輛農用三輪車穿梭在鄉(xiāng)村土道上。
在采礦區(qū)現場看到,炮聲過后,采石的村民迅速鉆進仍舊彌漫著煙塵的礦洞作業(yè),沒有一個人頭上佩戴安全帽,礦洞外面臨時搭建的磚房內,本應嚴格管理的炸藥、雷管和化學藥品隨意堆放著。
在石青村二社到處都是一個個淘金小作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這里的淘金小作坊的自動化程度竟如此之高,磨盤大小的鐵鑄碎石碾在電動機的帶動下碾壓著礦石,水泵從水井里抽出地下水沖洗被碾碎的石塊。村民們用來淘金的電動機也十分考究,除了電動機帶動一根傳動軸外,電動機旁邊還安裝了速度操作箱,近似于汽車變速器的速度操作箱可以隨時調節(jié)碎石碾的速度。在村民們看來,操作箱就是一棵“搖錢樹”。
淘金作坊旁是露天分離黃金的氰化池。村民們說,礦石被開采出來后運到村里用電碾子將其粉碎,然后經過氰化池用氰化鈉氰化后將黃金分離出來。而含氰化物的污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隨意被排放到了周圍的土地里,廢棄的碎石粉也被隨意倒在村莊附近的荒蕪處,只要起風,整個村莊就彌漫著粉塵。
石青村的淘金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當初是一個河南人在這里的石山中發(fā)現了黃金,此后,這里的淘金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鼎盛時期,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加入到了淘金大潮,許多村民因缺乏經驗和技術等原因而賠本,不得不退出淘金行業(yè),但這里的淘金狂潮并沒有因這些人的退出而減弱,村民加大資金投入,將普通的淘金工具進行電動化改進。而今,光石青村二社和三社就有淘金作坊30多個。二社村民郭永成說,淘金每個月會給家中帶來近千元的收入。村民郭德福說,由于淘金確實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去年他將在外打工的兒子叫回家辦起了淘金作坊,一年下來有1萬余元的收入。
石青村二社社長郭德寬介紹說,全社60戶村民共300多口人,耕地每人可占4畝之多,收成好的年份人均純收入不過500元!疤越鹂癯薄睂е律姝h(huán)境不斷惡化,石青村近5年內每年只有5成的土地有收成,遠遠不夠村民的生活需求。一方面,村民淘金導致環(huán)境惡化,威脅到了附近村民的生存,大量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耕地荒蕪。政府有關部門也進行了整治,但整治過后,村民更加瘋狂地淘金。另一方面,淘金確實給村里不少人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淘金者還雇用村里其他村民打工,村民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但這兩個方面的矛盾產生的惡果是有目共睹的,生存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讓人觸目驚心。
國家明文規(guī)定,開采礦藏必須有國土、環(huán)保、公安、安全監(jiān)督等部門的許可,并頒發(fā)相關的許可證后,才能進行開采。而采訪時發(fā)現,石青村的大部分金礦都拿不出相關證件。郭德寬說,雖然在短時間內這種淘金狂潮會給村民帶來利益,但從長遠來看,環(huán)境的惡化會使村民以后的生存更為艱難,政府應該堅決取締。(唐學仁 韓學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