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南部能源走廊第五次高級能源討論會在格魯吉亞黑海城市巴統(tǒng)召開,會議主辦者格魯吉亞官方首次高調(diào)提出加快建設(shè)繞過俄羅斯的天然氣管線。幾乎同一時間,俄羅斯邀請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訪問了莫斯科,商談俄主導(dǎo)的南溪項目。中亞到歐洲的兩條天然氣管線的暗戰(zhàn)悄然展開。
格魯吉亞提出里海天然氣輸歐新路線
依照最初的計劃,巴統(tǒng)國際能源討論會應(yīng)當是一場能源峰會,是繼克拉科夫、維爾紐斯、基輔和巴庫能源峰會之后,由東歐、南高加索和中亞國家共同參與的第五次能源峰會。峰會首倡于波蘭的克拉科夫。自2007年起,波蘭積極致力于推動繞過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能源項目,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隨后也積極參與進來。波蘭還是歷次峰會的主要倡議者,因此也被稱為“第一小提琴手”。但遺憾的是,繞過俄羅斯的項目迄今未取得明顯成效。
峰會前夕,格官方發(fā)布的消息稱,烏克蘭總統(tǒng)尤先科、阿塞拜疆總統(tǒng)阿利耶夫、波蘭總統(tǒng)卡欽斯基等都計劃出席巴統(tǒng)的能源峰會,美國總統(tǒng)的中亞與南高加索能源問題特使莫寧格斯塔爾也將到會以壯聲勢。可就在峰會即將召開的前兩天,格媒體傳出消息稱,“總統(tǒng)們不來了”,取而代之的是10個國家的總理、外長、能源部長,以及能源公司的代表。既然元首們都不能出席,“峰會”也就只能改為“高級能源討論會”了。
盡管如此,巴統(tǒng)“發(fā)展南部走廊—鼓勵里海地區(qū)能源供應(yīng)”國際討論會仍然是布拉格能源峰會后首次大規(guī)模的能源會議。除格魯吉亞外,阿塞拜疆、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立陶宛、烏克蘭、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白俄羅斯和歐盟等均派高級官員參加了會議。格政府的面子總算保住了。
格官方也似乎并未因峰會降格而改變初衷。格總理尼卡·吉拉烏利在會上提出,格官方的立場是通過發(fā)展替代線路來加快里海能源向國際市場的供應(yīng)。為此,他認為跨里海、黑海走廊和納布科能源項目是優(yōu)先選項,并提出了經(jīng)過格魯吉亞到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烏克蘭的天然氣運輸線路。這是格官方首次提出里海天然氣輸往歐洲的新路線。關(guān)于納布科項目,吉拉烏利認為:“該項目有國際支持并能夠?qū)崿F(xiàn)。但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新的替代線路,促使里海和中亞能源供應(yīng)歐洲的多元化戰(zhàn)略!
納布科前景未定 多國腳踩兩只船
1月12日至13日,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應(yīng)普京之邀對俄羅斯進行了工作訪問。能源項目是雙方首腦會晤的重點內(nèi)容,其中,居核心地位的就是南溪項目。
據(jù)土媒體消息,雙方討論了向土供應(yīng)俄天然氣問題,以及“藍流2號”天然氣管線和薩姆松—杰伊漢石油管線問題。納布科項目也在討論之列,土表達了邀請俄參與這一項目的立場。美國斯特拉特福中心分析部主任布哈拉指出,土支持納布科,目的就是要鞏固歐洲國家的支持。但同時,土可能改變自己的立場而同俄簽署“藍流2號”協(xié)議。該項目是與“藍流”平行的管線,最終目的地是以色列。
土耳其是第二大俄羅斯能源進口國,但“南溪”與“藍流”以及“藍流2號”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土只是過境國,與后兩者相比,土能夠得到的實惠很有限。因此,不排除俄為促土加快對“南溪”項目的支持,用“藍流2號”和薩姆松—杰伊漢石油管線來吸引土做出決定。這種“掛鉤”交易是能源博弈中常見的手段。
現(xiàn)在,天然氣消費國都眼巴巴地看著,納布科和南溪項目哪個更有前景。對歐盟來說,納布科是優(yōu)先項目。項目股東之一奧地利的OMV公司總裁沃爾夫?qū)數(shù)撬沟婪蛘J為,如果經(jīng)濟因素能夠穩(wěn)定下來,那么納布科所需的天然氣可以在2010年底確定。
這所謂的經(jīng)濟因素,主要是指阿塞拜疆既期盼又心懷不滿的歐洲買家和投資方,再有就是伊朗、伊拉克天然氣的投產(chǎn)和流向。這些因素是在2010年底做出最終投資決定的前提條件。如果2010年無法做出決定,那么納布科的天然氣供應(yīng)也就無法在2014年實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說,納布科與南溪的時間競賽已進入沖刺階段。
一些東歐過境國家決定采取雙保險措施,準備接受來自納布科和南溪的天然氣。以保加利亞為例,鮑里索夫總理表示,保打算既參與納布科,又參與南溪。不過,保準備首先與最早投入運行的管線連通,同時并不拒絕另一條管線。
2009年5月布拉格峰會期間,俄曾自信滿滿地認為,納布科不是南溪的競爭對手。況且,俄同中亞、外高加索幾乎所有的天然氣供應(yīng)國簽署或恢復(fù)了天然氣供應(yīng)協(xié)議。不管納布科終將變成一個“虧本的夢想”,還是會絕處逢生,都將是俄美歐能源博弈中的最大看點。
本報第比利斯1月23日電 駐外高加索記者 佟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