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期望值評價為“過高”的話,那么此次外界對坎昆會議的期望值則是過低了。
美方談判代表手中砝碼越來越少,在談判桌上卻越來越靠近目標,也越來越挑戰(zhàn)發(fā)展中國家的底線。從此種意義而言,坎昆會議將是一場嚴肅的《京都議定書》保衛(wèi)戰(zhàn)。
不過,要想沖破多邊談判變成中美雙邊爭執(zhí)場所的怪圈,恐怕是在坎昆會議上談判策略方面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在哥本哈根提供了氣候政治可以與氣候變化科學尋求共同點的時機破滅后,漏洞百出的氣候政治與氣候變化科學已漸行漸遠。
美方要求依舊
以承辦天津會議為例,中方在坎昆會議之前,盡力向各談判方傳遞了中國對于減排的承諾與行動。
在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訪華期間,由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親自陪同參觀了天津排放權交易所與華能天津IGCC電站,斯特恩也對記者表示,他對中國的減排行動“沒得話說”,非常贊賞。
也參觀了華能天津IGCC電站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能源專家戴維森等人則表示:“盡管我們常常強調采用可再生能源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性,但我們也應認識到中國的現實情況,所以采用最先進的煤炭技術(包括CCS技術),對中國實現2020年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在天津的親眼所見讓我們對中國的減排承諾更加有信心,”戴維森表示,“我們看到,中國一方面努力滿足其高速發(fā)展的經濟對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積極解決全球變暖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
然而,對于中國減排行動的認可,并不妨礙美國談判方繼續(xù)推進對中國減排義務法律化的承諾。
由于對于《哥本哈根協(xié)議》理解的不同,坎昆會議上,一場以中美談判方為代表的沖突在所難免。
在10月初天津會議的談判現場,當美國代表團談判代表喬納森·潘興作出要以《哥本哈根協(xié)議》為談判基礎的發(fā)言時,爭執(zhí)大面積爆發(fā)。
在國內氣候立法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美國與發(fā)展中國家談判的手中砝碼越來越少,因而在此情景下還要試圖偷換《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目標概念的行為,愈發(fā)牽強。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