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不是官,但村官的權力卻不可小覷。貴州烏當區(qū)新莊村的11名村干部在四年的時間里,采用虛報冒領和挪用的方式侵占村民利益,涉案金額竟然高達千萬元之巨。這宗案子露出水面,讓整個社會都感到震驚———村官腐敗已經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小打小鬧了。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所謂村官腐敗不過是吃吃喝喝、多占多得,頂多算是干部作風問題,與犯罪是沾不上邊的,這種“寬容”的社會心理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遮蔽了村官腐敗的嚴重危害。從另一個方面看,由于農村地區(qū)特有的權力結構問題,對村官的監(jiān)督和制衡往往失效,人們甚至把這種監(jiān)督稱之為“牛欄關貓”,這又導致村官腐敗的機會成本很低,村官在撈取好處之后往往能夠全身而退。再從法治層面看,在2000年之前,司法界對村官的身份認定存在爭議,一旦案發(fā),到底是由公安機關還是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經常扯不清楚,這種混亂狀況直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出臺,才算有了結論。從那時候起,村官的經濟問題才明確定性為職務犯罪,也就是說,懲治村官腐敗這才算是有了法律靠山。
無論是從法律、制度還是文化層面上看,村官都是很容易腐敗起來的,但在農村經濟不活躍的情況下,在農村以承包制為主要經濟結構的情形下,村官腐敗一般不會顯山露水。但是,近幾年來,隨著土地轉讓開發(fā)的加速,隨著村辦企業(yè)的活躍,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和一些城市郊區(qū),村官弄權撈錢、抱團腐敗的大好機會終于來臨了。烏當?shù)倪@些村官之所以弄出了這么大的動靜,正是由于土地補償金的肥水從他們手中源源流過。但是,反過來看,如果不是涉案金額如此之巨,可能還不會引起政府與司法機關的警覺,這也說明村官腐敗的隱蔽性很強。
無論村官是大張旗鼓地撈,還是不著痕跡地侵占,都會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由村官腐敗所引發(fā)的群體事件已經屢有耳聞,內蒙古一村官肆意弄權,就導致了百名農民的集體上訪,青海一村官大肆侵占,也逼得540位村民聯(lián)名上告。而重慶市政法機關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村官腐敗”所引發(fā)的群眾上訪、舉報占到了總量的70%以上,不難看出,村官腐敗已經成為破壞農村社會穩(wěn)定的一大毒瘤。如果不深刻認識村官腐敗的嚴重危害,不及時采取措施根除這一慢性病,農村的長治久安就得不到保障,三農問題的解決也將受到影響。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蔡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