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三十日電 題:香港人喜歡做義工
中新社記者陶社蘭
星期六上午,走在香港街頭,會碰到很多“賣旗”的,這其中有不少是身著校服的中學生。他們向行人兜售手里的標簽。這些標簽或方或圓或是三角形,上面寫著各種福利機構(gòu)的字樣。買不買,完全自愿。如果行人愿意買,就把錢幣放進他們手中的袋里,標簽貼在行人的衣襟上。于是,你就會看到,很多行人,衣服上貼著各種各樣的標簽,在街上走著。這也成了星期六上午香港街頭的一景。
其實,這就是香港的一種慈善募捐活動。最初募捐是賣花募捐,一朵鮮花和以后的一枝塑料花,然后是紙旗;再后來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標簽,但仍沿舊習稱“賣旗”。對市民來說,它是一種慈善活動;對賣旗的人來說,它是一種義務工作。
香港有多少義工組織?大大小小,難以計數(shù)。什么人喜歡做義工?男女老少,全都有。而義工的工作,各式各樣。有上面說到的“賣旗”,有到老人院探訪孤寡老人,還有“綠化義工”,清除雜草、澆水、巡視街道樹木的生長狀況等。這種綠化義工現(xiàn)在已有千多人。
不但是普通市民喜歡做義工,連一些社會名流也同樣熱衷做義工。像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很早以前就和丈夫成立了一個義工團,經(jīng)常織些衣服、圍巾等物品送給老人院長者。今年維園年宵市場攤位公開競投,他們倆以一萬八千元投得一個攤檔,擺賣手工藝品。當然不是自己做生意賺錢,而是為病人組織“腎之友”籌款。
曾把自己的一個腎臟捐給女兒的范徐麗泰,對病人的苦痛特別感同身受。有人向她提議,不如今年在維園擺賣,籌款給有需要的病人。她想,這也好,除了可以把大家的心血回饋社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社會人士關(guān)注腎病病人。這是她首次參加維園年宵活動,預計到時會有百名義工幫忙。她說,這次是以她丈夫范尚德的名義競投,所有費用都由她自己“包底”,不會花費政府一毛錢。而所有收入則會捐給“腎之友”,協(xié)助病人日常生活開支。
有數(shù)字顯示,近年來,香港青年人做義工的人數(shù)在上升。香港青年協(xié)會的一項調(diào)查稱,在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年中,表示過去一年曾做義工的,二00一年是百分之二十五點三,二00二年是百分之三十一。而香港小童群益會對中學生的調(diào)查則指,近四成的被訪者過去六個月有做義工,比一九九五年高出百分之六點九。也有超過六成的被訪者表示愿意在未來的日子參與義務工作。
做義工的概念,在香港人中很普遍。有一次聽一檔電臺節(jié)目,一位二十多歲的姑娘打電話給主持人,傾訴自己很想談戀愛,但因為工作關(guān)系,接觸異性的機會很少。于是主持人建議她去做義工,因為做義工時,會認識很多人。瞧,原來做義工,也是一種交際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