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再次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盛事。昨天上午,在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慶祝大會上,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以及在載人航天事業(yè)中作出杰出貢獻的航天專家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聯合表彰。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向楊利偉授予“航天英雄”的光榮稱號,并向他頒發(fā)“航天功勛獎章”。
當如潮的掌聲一次次響起時,觀眾席上一位女軍人激動得熱淚盈眶,她叫趙雁,作為中國航天員培訓基地的北京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宣傳干事,她與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及其戰(zhàn)友們進行了近三年的“零距離接觸”,以第一視角見證了航天員的獨特經歷。
昨天上午,趙雁手捧剛剛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她的新作———《第一視角———與中國航天員朝夕相處》一書,向記者介紹了大量鮮為人知的中國航天員的幕后新聞。
記者注意到,在這本書的封面,有“航天英雄”楊利偉的親筆題詞,他寫道:“這部作品記錄了中國航天員的生活,希望讀者喜歡”。
由于工作的關系,趙雁與中國航天員大隊的14位航天員朝夕相處,當2001年她第一次走近這個集體時,楊利偉并沒有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時航天員訓練科目都是兩人一組,這兩人一般是按個性特點、心理相容度的互補性,再參考訓練內容而搭配的,為的是在將來執(zhí)行任務時互相支持,個性沉穩(wěn)的楊利偉雖然不愛說話,但做動作時非常認真,還特別愛琢磨事,每次訓練前都要把合作伙伴叫到一邊,將全部動作模擬一遍,行話叫“走程序”。
一次進行沙漠生存訓練,楊利偉和聶海勝分在一組,倆人互相配合,各項內容都完成得非常好,而且還想到了一些教練都沒想到的細節(jié)。楊利偉提議將主傘上的紅布條撕下來綁在頭上,這樣更便于搜救隊員尋找目標。這一細節(jié)在訓練大綱里并沒有,但后來教練夸他們想得周到。
預想“走”一遍程序的方法的確幫了楊利偉很大的忙。今年9月份進行“人箭船地”聯合測試演練時,楊利偉已將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掌握得滾瓜爛熟。一閉上眼睛,座艙里所有的儀表、開關的位置會立刻涌到眼前,隨便說出艙里的一個設備名稱,他馬上可以將它的顏色、位置、作用報出來,飛行程序手冊更是倒背如流。
飛天前就像學生等高考
“時刻準備著”是中國航天員給人的深刻印象,參加航天員訓練的五年來,楊利偉他們一直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他們認真而充滿自信地等待著組織最后的挑選。
趙雁告訴記者,在楊利偉入選三人首飛梯隊后曾接受過她的專訪,令她印象最深的是,楊利偉言談話語中始終保持著一貫的沉穩(wěn)與自信。當時,楊利偉這樣描述自己的心情:“現在我的心情應該是比較平靜的,就好比高考前的學生,已經做好準備了”。
在那次談話中,有一個問題趙雁一直想問,卻又難以開口,那就是是否擔心安危,因為當時正值執(zhí)行任務前夕,大家都避免談到這個敏感話題,另一方面不想給首飛梯隊的航天員增加心理負擔。但細心的楊利偉主動談到了這個問題:“要是老在琢磨危險,就沒有辦法去執(zhí)行任務,況且我們國家投入了那么大的精力去搞載人航天,火箭、飛船技術已經很成熟,我相信那些航天科技工作者,相信我們的技術肯定能讓飛船順利著陸,我也相信我自己,所以我不擔心!
航天員組建迷人樂隊
由于從事保密工作,航天員基本與外界割斷了聯系,在外人看來,這個常年進行嚴格訓練的特殊群體生活是單調的,其實不然,航天員們在緊張訓練的間隙,還安排了充實的文體活動,他們有專用的體訓館,每天開放,里面設施齊全,籃球館、乒乓球館、器械館、攀巖館等一應俱全。
楊利偉喜歡各種球類運動,身材雖不高但他卻是籃球場上的主力,跑起來更是速度驚人,他的百米成績能達到11秒多,航天員大隊運動會上他創(chuàng)造的百米紀錄至今已經保持了5年。
在2002年初,航天員大隊請了音樂老師,每位航天員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學了一種樂器,楊利偉吹黑管,翟志剛看上了薩克斯,聶海勝則選擇了小號。別看大多數航天員此前沒摸過樂器,有的連五線譜都不識,而且授課的老師每周也只來一次,但這些聰明勤奮的航天員不到一年就演奏得
像模像樣了。2002年底,航天員小樂隊一登臺就獲得了滿堂彩,連教他們的樂團老師見到航天員訓練中心的領導都不住夸贊:“你們這些小伙子簡直太聰明了!
有人愛玩具有人喜釣魚
其實,航天員個個都是多才多藝,別看楊利偉平時沉穩(wěn)少語,關鍵時刻就能引吭高歌,他還是航天員大隊的“專職主持”,他的主持風格亦莊亦諧,韻味十足,每次大隊搞活動,他的主持都會讓人叫好。此外,他還擅長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流行歌曲,他最拿手的吉他曲目是《致艾麗斯》。他還曾代表大隊參加巡回演講,頗得好評。
濃眉大眼的翟志剛交誼舞跳得很好,每次辦舞會,他總是滿場飛。性子較慢的他愛研究書法,甚至能琢磨出“翟”體來。另外他還特能“動”,家中凡給兒子買的玩具,甭管是電動的,機械的,先由他折騰夠了,再當兒子的技術指導。
而性格沉穩(wěn)的聶海勝最喜歡在徐徐微風下垂釣,侃起釣魚經來,平時不善言辭的他也會唇舌麻利,春夏兩季,倘若見到曬得黑紅黑紅的他,甭問準是周末釣魚去了。
航天員背后的女人
為解決航天員的后顧之憂,組織上將14位航天員與其家屬全部調入北京,14位妻子特招入伍,與丈夫一同工作生活在北京航天城。在給航天員統(tǒng)一分配統(tǒng)一裝修的住房中,許多家里的家具、電器都一模一樣,原來是妻子們結伴去商場買來的,這些堅強的女性已習慣了丈夫不在身邊的日子。
當神舟五號安然落地,楊利偉翩然歸來時,激動的張玉梅準備去機場迎接丈夫,讓她沒想到的是,所有航天員的妻子都在路旁等她,沒有人發(fā)起,她們是要讓張玉梅帶去她們共同的祝福,一見面,大家緊緊相擁,激動的淚水再也不能抑制地流出,那是航天員妻子自豪的眼淚,作為中國航天員背后的女人,她們?yōu)橛H人撐起一片溫暖的晴空。
神舟五號承載的重任已由中國航天員大隊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圓滿完成,這個英雄的集體并沒有絲毫懈怠,趙雁告訴記者,現在航天員的訓練已經恢復,楊利偉也已自覺開始體能訓練,因為神舟五號后面還有“神舟”六號、七號,他們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航天員的萬般柔情
由于從事極為特殊的工作,航天員的身份一直是保密的,連他們的孩子都以為自己的爸爸是飛行員,楊利偉的兒子楊寧康就寫了一篇作文介紹他的飛行員爸爸,小家伙寫道:“一想起爸爸,我就感到特親切,我每天都為自己有這樣的好爸爸而高興……爸爸的工作那么忙,一個星期也很難見到他一面,好在我手中有爸爸一張照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
曾有人懷疑在今天這樣誘惑無處不在的社會里,忙于訓練的航天員能否有幸福和睦的家庭,一直零距離記載航天員訓練生活的趙雁在她的書中用大量事實告訴大家,雖然14位航天員的妻子就有13位是經人介紹,但航天員每人都擁有賢慧的妻子和活潑的孩子,他們的家庭非常幸福。
也許因為職業(yè)的特殊性,航天員比別人更珍視家庭,珍視親情,他們的錚錚鐵骨下,深藏著萬般柔情,只是不輕易示人罷了,在他們心中,除了飛天任務,妻子和孩子占據了重要位置,幾乎所有人都是非?鞓返匕炎约旱墓べY交到妻子手里。
作為航天員的妻子,往往要更多一分牽掛與堅強。14對夫妻中,每對都有兩地分居的經歷,有的甚至長達10年。其中一位航天員的妻子在丈夫最初接受體檢時,因為也要對家屬的身體進行檢查,以免有傳染病產生,她擔心丈夫因自己和孩子的原因落選,于是就抱著孩子找到領導滿含熱淚地表示:“如果因為我和孩子的原因拖了丈夫的后腿,我可以選擇離婚,不能耽誤他的大事。”
出于對安全的擔心,在航天員選拔之初,丈夫們遇到的并不全是支持,聶海勝的妻子聶捷琳當初就曾以離婚相威脅,當她看到丈夫為此茶飯不思的沮喪樣兒時,心又軟了,妻子態(tài)度終于有了轉變,聶海勝趕緊乘勝追擊,他的這股興奮勁兒一直保持到領到航天服,準備上課了還緩不過來,妻子說他就跟小孩過年沒過夠似的。
楊利偉的妻子張玉梅自結婚后,跟隨丈夫“轉戰(zhàn)南北”,工作也從中學教師變成小學教師,好容易日子剛剛穩(wěn)定下來,丈夫就參加了航天員的選拔,她至今還記得,當得知丈夫要到北京進行集中訓練的消息后,倆人高興得一宿沒睡,他們把大部分家產變賣了事,只拎著幾只木箱就來報到。(來源:北京晚報記者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