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環(huán)球時報》版權作品,未經(jīng)該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華人社會高度關注的德國之聲“張丹紅事件”近日大有風狂浪急之勢,張丹紅雖被免職,但正反兩派仍在激烈爭辯,德國議會也開始討論這一事件。
德國之聲臺長出面反駁
“張丹紅事件”發(fā)生以來,不斷有正反兩方面的人士向德國聯(lián)邦議會發(fā)出公開信,11月5日,德國聯(lián)邦議會文化與媒體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兩個專門委員會正式介入。兩個委員會的議員們以工作早餐會的形式請德國之聲臺長貝特曼陳述事件的處理經(jīng)過。貝特曼說,他已委托專門翻譯機構將德國之聲最近約1萬篇中文報道譯成德文,不僅一些人對幾篇報道的指責沒有根據(jù),而且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到的其他報道也沒有問題。德國之聲廣播委員會計劃在11月28日就中文報道是否“親華”拿出公開結論。議員們認為德國之聲這樣做是“合適的”。
但是,反華勢力并不罷休。11月7日,《明鏡》周刊網(wǎng)站等媒體再次發(fā)表德國記者楊—菲利普·海因和薩比內(nèi)·潘帕里安的文章,這兩名記者這次找到另一名德國聯(lián)邦議會議員,指責貝特曼的努力是“荒唐的”。對此,德國之聲廣播委員會主席瓦倫廷·施密特和德國之聲行政委員會主席彼得·克雷弗當天在德國之聲德文網(wǎng)頁上聯(lián)合發(fā)表聲明,指出對貝特曼的個人攻擊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對德國之聲的中文報道進行翻譯、認真檢查,是這兩個委員會在權限范圍內(nèi)共同做出的決定。
反華派沒有收手
張丹紅因為在北京奧運前夕主張全面報道中國并客觀地發(fā)表了關于中國進步的言論,于9月下旬被免去德國之聲中文部副主任一職,但一些反華勢力并未就此罷手,相反得寸進尺,繼續(xù)指責中文部的廣播節(jié)目和網(wǎng)絡部中文網(wǎng)頁的對華報道過分“親華”,并要求“徹底重組”相關編輯部。而以德國漢學家為代表的一派則堅定認為,德國之聲的中文報道較為客觀。這終于導致德國媒體最近爆發(fā)了一場在涉華輿論方面前所未有的“內(nèi)戰(zhàn)”式的激辯。
10月27日,另一家有影響的電臺“德意志電臺”在《今日文化》節(jié)目中播出一篇長達近8分鐘的報道,指責德國之聲中文網(wǎng)頁的報道“親共”。報道故意提供了數(shù)篇中文報道的德文翻譯稿作為“炮彈”。
德國之聲臺長貝特曼也從不斷發(fā)展的“張丹紅事件”中有所醒悟。10月29日,他致信“德意志電臺”臺長恩斯特·埃利茨,指出對方的報道“無視事實”、“隱瞞信息”、“帶有傾向性并且消息來源不明”。例如,對方指責說,中文網(wǎng)頁曾經(jīng)在北京奧運會后這樣報道德國內(nèi)政部長朔伊布勒的講話:“同時我們也應當明白,在其他大陸居住的人也并沒有義務認為,只要德國存在的,就是理想的。更何況我們對自己的事情也不全都是滿意的。因此所謂通過奧運會可以將歐洲的民主和符合歐洲標準的法制國家概念,傳給中國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德意志電臺”的報道煞有介事地問道,朔伊布勒真的這樣說了,還是德國之聲中文網(wǎng)頁的編輯做了片面翻譯?對此,貝特曼反駁說,這篇采訪是原封不動地從德國之聲德文采訪稿翻譯成中文的。他還針對其他指責進行了反擊。
成為中德人權對話的議題
中國官方的態(tài)度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事件發(fā)生時,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曾做出簡短回應,表示注意到了有關消息,也看過張丹紅的報道,認為媒體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來報道。11月7日,德國《每日鏡報》報道說,在不久前恢復舉行的中德人權對話會上,中國方面也對此事表示關注,并據(jù)理反駁某些德國人一味指責中國人權問題的做法,因為“張丹紅事件”恰恰說明了德國缺乏新聞自由。(劉華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