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5日電 據(jù)加拿大《加中時報》報道,有愛,有房,才有家,這就是中國人對房子的特殊情感。自古,國人發(fā)家致富后的第一個夢想就是買房置地。而如今,當華人移居海外,那顆漂泊的心無時無刻不想要落地生根,房子又成了他們獲得安定獲得歸屬感的象征。有了家,才會有根。然而,近年來不斷高漲的房價和節(jié)節(jié)上升的加元,使得旅加大陸新移民在買房之路上備受煎熬。
Peter的幾次失算
2003年移居溫哥華的Peter夫婦至今還住在租住的公寓中。買房的心不是沒有,只是永遠都停留在想的階段。Peter猶記得抵埠的那天,正是2003年7月3日。整個城市都沉浸在申請2010年冬奧會成功的喜悅中。那一刻,他也禁不住地歡欣鼓舞,留在這個城市的決心似乎也在這一瞬間成了定局。
短暫的安定之后,Peter夫婦動了買房的念頭。當時的溫哥華,房價正是過了3年的平穩(wěn)期后開始小幅攀升的時候。到2003年夏末,已經小漲了有一陣子。和2002年之前的房價一經對比,Peter的心就不平衡了!安虐肽甓喟,買個房就差了兩三萬,太不值了。”盡管Peter現(xiàn)在對自己當初的小算盤后悔不已,可那時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他們夫婦是技術移民來的,在國內算得上小康,可是積蓄換成美金,也就是交上個房屋首付就告罄了。想了又想,算了又算,買房的計劃也就在觀望中擱置了。
之后的故事應該不難想象。等待著房價降低后再出手的Peter夫婦,面對的卻是房價一路攀升的現(xiàn)實。也所以直到現(xiàn)在他們一家還是住在本拿比一個3層出租公寓里。1室1廳雖然夠夫妻倆使用,但偶爾父母來訪,住在客廳的不便也實在讓人尷尬難堪。
但人就是這樣,第一次動了念頭的時候沒有出手,以后就很難再邁出第一步了。2006年房價飆升起來,Peter索性放棄了買房,安心住在租屋中,盡管房租也從當初的700加元漲到了現(xiàn)在的780加元。
今年2月,Peter的妻子懷孕了,買房再次提上了議事日程。接下來孩子出生,父母過來幫忙,他們就至少需要一個2室1廳。Peter左查右查,但凡稍微看得上眼的房子,也都不止30萬了,就連平?雌饋砗芷h的地區(qū)也不例外。這些年花掉了部分積蓄,手頭剩下的3萬多美金,連首付25%都差的很遠了。父母千方百計籌了30幾萬給他們寄過來,也因為加幣上漲而只換了4萬多一點,比4年前少了近萬加元。這筆帳算下來,Peter就更加躊躇不前了。一前一后,同樣一棟房子,已經足足漲了一倍。
買房自住 無論漲跌
可就在這樣的形勢下,加拿大的房產市場仍然勢頭不減。Peter的朋友就是在這個時候買了一個公寓,將近40萬的價格,卻還是一波三折。他就看上了這棟新建的高層,連續(xù)下了3個offer都被別人以更高價搶走。到第4家,他下了狠心,出了高于賣方要價的價格才買到手。
根據(jù)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CREA)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7年4月,加拿大二手房平均價格突破30萬大關。而卑詩省則更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成為全加二手房價格最高的省份,達到431909加幣。這個數(shù)字已經超過1998年的2倍之多,大溫地區(qū)的數(shù)字更是驚人,一棟獨立房屋平均叫價達69萬5000元,僅跟去年同期相比就增長了12%。
不甘心就在這樣一次次錯過中無限滋長,買房也越來越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現(xiàn)如今,買房的話題仍是Peter和朋友們常常提起的內容,只是沒買房的他更多地對房價下跌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唱衰房市,是他的一種自我安慰,也是一份對未來的期盼。
作為加拿大某大銀行注冊理財規(guī)劃師的李春林對Peter這種情況可謂是見怪不怪了。專門幫助客戶做財務規(guī)劃和投資計劃的他表示,只要不是投資目的,房產價格是漲是跌,其實和買方關系不大。要買房自住的人是為了一種安定感,歸屬感,是一種生活需要和享受,而不是為了投資賺錢。從這個角度來看,李春林建議要買房自住的人只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需要,也符合自己經濟能力的房子就好。
其實李春林的論點是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一個說法。房子買了就是自己的,總比付租金給別人供房來得值吧?甭管多少價錢,多少銀行貸款,也甭管多少年才能還清,反正都是給自己付出的。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