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華文教育已經(jīng)有百年歷史,它規(guī)模龐大、系統(tǒng)齊備、形式多樣。老撾是東南亞地區(qū)華人人口最少的國家,全國620萬人口中,華人人口僅有1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0.2%。在老撾,雖然華文教育規(guī)模不大,但是發(fā)展較之其他國家要平穩(wěn),華人子女接受華文教育的絕對比例位居東南亞各國前列。
老撾現(xiàn)有5所華文學校,大都創(chuàng)辦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們是位于首都萬象的寮都公學、北部瑯勃拉邦市的新華學校、中部甘蒙省他曲華僑學校、南部沙灣拿吉省坎他武里市的崇德學校和百細市的華僑公學。
相比于其他東南亞國家,老撾的華文教育別具一格。
首先,老撾的華文教育是華文和老撾文并重的雙語教育。華校教授華文和中小學的數(shù)、理、化、英語等科目,完全使用從中國邊境購入的中國中小學教材。同時,華校也教授老撾中小學的全部必修課程。由于中國中小學課程要求高于老撾,所以學習兩套課程,學生并不需要花費雙倍的時間和精力。與同樣實行雙語教育的新加坡相比,老撾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雙語并重。因為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實際上是明顯偏重于英語的,華語和英語在初中階段所占的比例大概是3∶7,高中階段更是達到2∶8。
其次,老撾的華文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老撾的華校不以“小學”、“中學”命名,而是稱為“公學”或“學!薄HA文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小學、初中直至高中的教育體系。這種“一校兼容”的教育體系有效地避免了生源流失。眾所周知,馬來西亞也具備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但那是由各自相對獨立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構成的。因為不同階段辦學規(guī)模有差異,生源流失相當嚴重。據(jù)統(tǒng)計,在馬來西亞,華文小學有1286所,在校學生約64萬人,到了華文獨立中學,學校僅有60所,在校學生約5萬4千人,從小學到中學,生源流失很多。這嚴重影響了華文教育的發(fā)展。
第三,老撾華人社團對華校進行有效管理,保證了學校辦學質量。老撾的5所華文學校全部隸屬于當?shù)氐闹腥A理事會。理事會派專人負責華校工作,從籌集辦學經(jīng)費、爭取地方當局對華校的支持,到解決師資、教材等方面困難,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等等,全過程參與、全方位負責。中華理事會對華校的有效管理,使得老撾華校的教學質量超過了當?shù)匾话愕睦蠐牍k學校。2003年,萬象市的中小學統(tǒng)考成績排在第一、二名的學生都是寮都公學的學生,F(xiàn)在,老撾政府公務員、在老撾經(jīng)商或工作的外國人,都爭相將子女送進華校就讀。
第四,老撾華人社會在當?shù)貭I造的華語環(huán)境,有利于華文教育的發(fā)展。在東南亞,華人來自中國廣東、福建、云南等地,華人社會本身方言混雜,普通話并非當?shù)厝A人的共通語言,這對東南亞各國華文教育非常不利,老撾也不例外。但是,老撾的華人社會卻能達成共識,積極營造華語環(huán)境。1939年,百細客家?guī)蛣?chuàng)辦的華僑學校和潮洲幫創(chuàng)辦的崇德學校合并為華僑公學,當?shù)厝A人社會約定大家都講普通話。現(xiàn)在,百細的華人都會講普通話。
老撾華文教育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對于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文教育來說,這些特色或許會有些啟發(fā)。(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羅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