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25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記者林曉玲在四川地震發(fā)生后曾赴災區(qū)前線采訪,面對身邊人的問候“辛苦吧?”,林曉玲寫到:不會用這個詞匯來形容的地震災區(qū)的民眾,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辛苦”,而是頑強和勇氣。
以下是該文摘要:
四川什邡市紅白鎮(zhèn)上一名75歲農(nóng)民老婆婆如今住在一個用兩根長木棍撐起的“帳篷”里。
我們上前和她打交道時,她正坐在小凳子上削菜。探悉我們的“來歷”后,她皺皺的臉龐又驚又喜,一手握著小刀片,另一手拍了我肩膀幾下,用濃濃的四川口音說了一串話,我聽懂她說:“謝謝你們來到我們這里,辛苦你們了!”
新加坡民防部隊撤隊當天,搬出一些自備的干糧,原本準備送到當?shù)氐木葹闹笓]部。正巧,幾名老鄉(xiāng)路過,民防決定轉(zhuǎn)把食物留給他們。于是,他們紛紛把食物裝進背后的竹籮,或扛在肩上。
和我身材相等的唐傳蓉用一個超大透明塑料袋裝了10公斤的白米和幾十個罐頭,彎著腰,背回家。我們一路跟上,她說她原本在附近的水泥廠工作,但水泥廠垮了,她的工作也丟了。她知道我們是新加坡人后,除了道謝,還說:“你們真是辛苦。
小學老師鐘賢述在民防部隊的幫助下,尋獲姐姐的尸體,將她入土為安。他很感激新加坡的搜救隊,也覺得我們這些隨行的記者“很辛苦!
回國后,媽媽劈頭就問:“一定很辛苦吧?”上司和同事也如是問。
辛苦的定義是什么?是連日睡帳篷、三天不沖涼洗頭、每餐吃餅干喝開水、每天忙著采訪寫稿嗎?
如果這是辛苦,簡直是濫用了這個字眼。
在四川逗留了一個星期,回國當天早上和同事在酒店吃早餐,談到這次汶川大地震新聞采訪應該如何“收場”。
就如地震災民逐漸步入重建家園階段,新聞報道也分階段。地震新聞“高峰期”,連續(xù)幾天上頭版,版位也很大方。下來,同事詠紅說,地震的新聞報道減少了,原本留給地震新聞的版面,逐漸被其它“新”聞取代。
我們在前線的采訪告一段落,回到新加坡,回到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恢復每天的新聞工作流程,但災民仍活在當下,他們怎么都回不到兩個星期前的生活。
老婆婆是否下來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得睡在簡陋的“帳篷”里?唐傳蓉囤積的糧食吃完時,她是否已找到新工作掙錢、重新蓋房屋?鐘賢述痛失了姐姐,肯定一輩子都會惦念著她吧?
雖然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辛苦,但卻不會用這個詞匯來形容他們,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辛苦”,而是頑強和勇氣。
有時候覺得新聞很殘酷,因為新的不斷取代舊的,而人們對“舊”聞通常沒什么興趣,F(xiàn)在人人關心的災民,幾個月后,就會被埋在記憶深處。當人們的眼球轉(zhuǎn)向其它新聞時,希望這股頑強和勇氣會一直伴隨災民,陪伴他們重建家園。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