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6日電 香港《明報》日前刊文《召妓風波 無受害者的鬧劇》說,陳水扁之子陳致中被爆出召妓新聞。這是一場由名人、政治、性、媒體、丑聞共同組成的八卦劇目,參與的各方皆獲利甚豐。雖然陳致中與媒體擺出不惜對簿公堂的姿態(tài),但這場無人在意真相、沒有受害者的官司,注定只是皆大歡喜的鬧劇一場。
文章摘編如下:
陳水扁之子陳致中被周刊爆出召妓的新聞,成為近期熱門話題。這是一場由名人、政治、性、媒體、丑聞共同組成的八卦劇目,參與的各方皆獲利甚豐。雖然陳致中與周刊皆擺出不惜對簿公堂的姿態(tài),但這場無人在意真相、沒有受害者的官司,注定只是皆大歡喜的鬧劇一場。
這次陳致中召妓的新聞的確疑點太多,包括未拍到陳致中本人影像、汽車旅館紀錄不符、爆料照片還有旅館房中女子圍浴巾的照片來源令人懷疑,而陳致中提出的事發(fā)當日不在場證明亦遭否認。
至于外圍媒體與政界人士的說法更是矛盾百出,例如周刊引述應召女郎“妮可”的話指陳致中神情緊張,但又有報道說他到高雄之后老于此道。后續(xù)還傳出數月前即有人持召妓錄音向媒體兜售,甚至傳出有“影碟版”,都令事件愈看愈不單純。
誠如陳水扁對陳致中所言:“選舉時什么光怪陸離的事都有”。既然當年阿扁曾經歷過“澳門嫖妓”事件的炒作,其子安排一個“致中召妓”媒體戰(zhàn)也不會令人意外。既是狗仔隊鎖定的SUV車,又轉借兩手,旅館也查無記錄,爆料后的“妮可”則實時離臺,怎么看都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戲碼。至于幕后是誰在操盤?誰配合演出?就要看看事件中誰會獲利。
近日臺灣新聞界不分路線分頭追擊,社會記者查應召站與嫖妓行情,財經記者追陳致中的“金融圈友人”是誰,政治記者則問政界反應,網友也加入對“妮可”的人肉搜索。
現在,臺北金融圈最流行的問候語是“你是不是金融圈友人?”遲到時最冷的借口是“剛去還車”。陳致中是否真的召妓已無人關心,周刊大賣、陳致中成為版面時段主角,繼續(xù)議論下去,雙方獲利更大,一旁鼓躁的媒體也沾點銷量、廣告增加的好處。至于最后雙方的官司打得如何,反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加之并無受害者,當然就沒有人在意了。(金柚子)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