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3月28日電 題:大刺梨樹村人的“抗旱路”
中新社記者 甘娜
24歲的柳志成辭掉了春節(jié)后進城務工找到的建筑工地上沙石工的工作,匆匆趕回農(nóng)村老家大刺梨樹村。百年一遇的大旱,讓這個位于昆明市盤龍區(qū)阿子營鎮(zhèn)的邊遠小山村的生產(chǎn)生活陷入了困境。
“家里只有年邁的父母,他們的飲水和日常生活用水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四頭牛、兩頭豬的飲水以及備耕烤煙的灌溉了。”柳志說,從去年9月開始,大刺梨樹村一直沒有下過一滴雨,村里往年人畜飲水的水源點早在10月份就干涸了,全村27戶127人就從距村1公里以外的雙龍?zhí)队么笮统樗畽C抽水到村后的水澆地蓄水解決村民飲用水,從距村3公里外的牧羊河用馬車、牛車拉水到村用于牲畜飲水。但進入今年3月以來,雙龍?zhí)兜乃粗饾u干枯,蓄滿一塘水需要一星期左右,所以全村的人畜飲用水基本上要到距村3公里以外的牧羊河取水。
“從大刺梨樹到牧羊河只有一條小路,非常難走,車子根本走不了,只能靠人背馬托,來回一趟至少三個小時!绷境烧f,往年水不夠用的時候,他也去過甸頭村牧羊河取水,但去一次回來就夠頂上一段時間,而現(xiàn)在,由于牧羊河的水也少了很多,而且每天都有很多人都在那里取水,自己村里又一點水都沒有,一天去取水兩次才能基本滿足家里的人畜飲水和生產(chǎn)生活用水!熬褪且驗槲腋改改昙o太大去不動,我才辭掉城里工地上的工作回來幫忙。”柳志成所謂的“回來幫忙”,其實就是每天往返兩次去取水,這樣就要花費他一天將近6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因為路況十分糟糕,每趕牛車去一次回來,柳成志都要很長時間才能緩過氣來。
柳志成所說的挑水小路,是大刺梨樹村唯一一條通往甸頭村的便道,連路都稱不上,全長3370米。今年旱情嚴重,這條便道就成了大刺梨樹村小組取水和甸頭村委會向大刺梨樹村小組送水的唯一通道。這條便道坡度大,路面顛簸、狹窄,機動車無法通行,全村的人畜飲水問題只能通過便道靠人挑馬馱。
為徹底解決這條“取水送水專線”不通暢的問題,經(jīng)阿子營鎮(zhèn)政府和甸頭村委會及村民小組多次實地察看、協(xié)商討論,并請業(yè)務部門實地勘察設計后,決定將從大刺梨樹村到甸頭村的便道進行路面加寬、裁彎改直、鋪沙填石。道路建設工程于3月14日開工,將于4月1日完全竣工,整個路面工程建設共需投入資金16.7萬元。
“我們打算把這條新修的道路取名‘抗旱路’!钡轭^村委會書記蘇樹琪說,“等這條路修好了,大刺梨樹村就可以開車到甸頭村取水,即使還是人挑馬馱,路也好走很多,能節(jié)省一大半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鎮(zhèn)上的送水車能直接開上來,每天定時送水,人喝的水就肯定沒有問題了!
柳志成在城里工地上當沙石工的經(jīng)驗,讓他成為搶修“抗旱路”的骨干,每天除了挑水就是義務修路。像柳志成這樣義務修路的村民有很多,劉天有也是其中一個,只是因為年初在挑水的路上摔倒把腿摔斷了,不能干體力活,只是每天到工地上給義務修路的村民們送水喝!靶蘼肺?guī)筒簧厦,我就給他們送送水。”
蘇樹琪介紹說,現(xiàn)在每天都有近100人來搶修這條“抗旱路”,其中六七十個是村民,村委會的黨員二三十人,每天要干8小時,從早上7點到下午6點,都是義務的!按蠹抑挥幸粋心愿,趕快把這條抗旱生命線給修好,盡快緩解大旱給我們帶來的用水困難!
柳志成相信,大旱總會過去,日子還是一樣要過!安贿^,因為這條抗旱路,大家更團結了,對抗旱救災更有信心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