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大熊貓之父”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張和民十二月十日在香港表示,災后大熊貓的心理傷害嚴重,短期內難以消除。但他表示有信心用三年時間為大熊貓重建臥龍家園。 中新社發(fā) 陳伊敏 攝
|
被譽為“大熊貓之父”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張和民十二月十日在香港表示,災后大熊貓的心理傷害嚴重,短期內難以消除。但他表示有信心用三年時間為大熊貓重建臥龍家園。 中新社發(fā) 陳伊敏 攝
|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日電 (記者 陳伊敏)被譽為“大熊貓之父”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局長張和民今日表示,災后大熊貓的心理傷害嚴重,短期內難以消除。但他表示有信心用三年時間為大熊貓重建臥龍家園。
據了解,隨著都江堰大熊貓疾控中心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在臥龍重建完成,臥龍將擁有兩個基地及一個疾控中心,預計重建工程為期三年。
張和民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在重建方面,資金、規(guī)劃以及時間的緊迫都是挑戰(zhàn)。嚴冬將至,熊貓的過冬問題值得關注,相信會有大熊貓因疾病而死亡。他說,低海拔的竹林雖然受到破壞,但高海拔竹林完好,相信熊貓的過冬食物問題不大,但長遠生殖周期可能受影響。
據張和民介紹,在臥龍的熊貓基地于四川地震中受徹底破壞,百多只人工繁殖的圈養(yǎng)大熊貓全部被遷移。而將近一百五十只野生大熊貓,仍然留在保護區(qū)。
他還說,地震后,熊貓與災民一樣陷入了恐懼。主要表現包括:神情呆滯、集體圍在一起互相安慰,有的大熊貓經常會抬起腳來輕輕地走,生怕引起大地的再次震動。他指出,大熊貓心理傷害嚴重,而且這種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
張和民指出,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展開地震對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影響的項目調查、恢復大熊貓棲息地重建科研及保護政策研究、恢復大熊貓棲息地的植被,以及重建大熊貓棲息地的監(jiān)測體系。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該基金至今經已撥款二百六十萬購買物資協助各大熊貓保護區(qū)的災后重建工作。由于四川大熊貓基地的重建計劃正在起始階段,她期望重建基金在未來五年能籌到港幣二千萬善款,為幫助大熊貓早日重建家園而努力。
張和民今天應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邀請,與超過二百名來自基層家庭的香港初中學生探討四川大地震對熊貓棲息地的影響,并回顧保護區(qū)的重建情況及過程中面對的挑戰(zhàn)。
據悉,五月發(fā)生的四川大地震令二十七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涉及共一千多頭野生大熊貓,占全省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災難中,臥龍圈養(yǎng)大熊貓一頭死亡,一頭失蹤,一頭受傷。而早前救出的一頭野生大熊貓,已經死亡。由于地震引發(fā)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隨時危及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安全,已經不能再在核桃坪原址重建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必須在區(qū)內另外選址重建。
記者了解到,與受破壞的核桃坪原址比較,新選址同樣位處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境內,海拔高度氣候、環(huán)境、生態(tài)、地理、植被條件基本相同。并且新選址經過國內三批權威地震專家的實地勘察,不會發(fā)生大的次生災害,處于安全地帶。(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