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實踐是改革開放,30年來對人們思想觀念觸動最深刻的也是改革開放。30年之后,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又成為改革開放征途的新起點。
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指出: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實現(xiàn)新發(fā)展,要求我們必須深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工作,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擺在突出位置。這是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huán)境中推動我國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實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就是沿著改革開放的大路繼續(xù)前進。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兩點,一是繼續(xù)解放思想,不斷消除思想“路障”;二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社會和諧。
一
解放思想的實踐過程是一個探索新事物、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開辟前進道路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過程。歷史和現(xiàn)實表明,一個政黨也好,一個政權也好,思想解放、與時俱進則存則興,思想僵化、食古不化則衰則亡。今天我們繼續(xù)解放思想必須消除那些不符合時代要求的似是而非的思想“路障”。
所謂思想路障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蘇聯(lián)模式的禁錮、西方模式的崇拜、封建糟粕的影響。
所謂蘇聯(lián)模式即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過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深刻革命,人們已經取得了價值認同,但在一些人的意識深處,蘇聯(lián)模式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還時隱時現(xiàn)、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來。比如有人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如果私有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了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那社會主義的性質怎么評估?有人存在這樣的擔心:市場經濟孕育了大批“百萬富翁”,是不是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掘墓人?等等。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種憂患意識,但實質上仍然是“姓資姓社”思維的表現(xiàn),其根源在于沒有從所謂“正統(tǒng)”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破除蘇聯(lián)模式的禁錮,尤其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和中國國情結合的產物;因而,不能把經典著作一百多年前的具體結論當成評判變化了的今天的標準。我們要在改革實踐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就要繼續(xù)消除蘇聯(lián)模式的禁錮。
在思想界還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對于西方模式的盲目認知,經歷了從“月亮也是外國的圓”的資本迷信,到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冰炭不同爐”的絕對對立,再到對西方模式新的盲目崇拜。特別是當代中國與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漸行漸遠,與西方的相似點越來越多,使一些人認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就是要“漸進西方化”。誠然,資本主義也確有可借鑒之處,但絕不是醫(yī)治社會主義的靈丹妙藥。在當下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據中國實際,學習西方有益的發(fā)展經驗,走有中國特色的自己的路。因此,既要破除對于中西方模式的絕對對立的思維又要反對盲目崇拜西方模式。
更應該看到的是,雖然從五四時期就提出破除封建主義的口號,但時至今日,封建主義的痕跡也依然存在。有的人把發(fā)揚民主看成個人的“開明”,有的人把為群眾辦實事看成個人的“恩賜”,有的人把提拔干部看成個人“門生”等等。這不都是或多或少帶有封建主義色彩嗎?這說明一些同志連社會主義與封建主義的界限也未劃清,甚至把封建主義的癰疽當成自己的處事哲學。毋庸置疑,清除封建糟粕的影響仍是我們今天不斷解放思想中的重要任務。
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同各種思想禁錮的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實踐。因而,只有不斷破除種種思想路障,才能把改革開放繼續(xù)推向深入。
二
改革開放是以經濟為先導,以政治、社會、文化為基本內容的一場偉大變革,也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一場偉大革命。中國的改革實踐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只有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上繼續(xù)解放思想,才能使改革開放不斷煥發(fā)新的生機和活力。
當下有一種論調,認為“改革過頭了”,企圖把各種矛盾和問題都歸罪于改革開放,聲稱要對改革開放進行歷史性、全方位的深刻反思。反思是一種思維的自覺能動活動,是在正反兩方面反思的基礎上,尋找新規(guī)律,明確前進方向。其實,我們黨一直是在反思中推動改革開放的。十七大報告中總結的“十個結合起來”的寶貴經驗,不就是進行歷史性、全方位深刻反思的結果嗎?不就是對改革開放基本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嗎?不就是對未來發(fā)展趨向的明確昭示嗎?當然,我們毫不諱言,改革開放也出現(xiàn)了一些失誤,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所謂“改革過頭論”的實質是“否定論”,這仍是一種僵化思維。實際上,隨著改革的縱深發(fā)展,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體制性障礙都凸顯出來,不是改革“過頭”了,而是許多方面還不到位,甚至有些問題還沒有觸及。
我們特別要看到,在我們的體制中不但過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深層次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就是改革中出現(xiàn)的一些新矛盾、新問題也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如果說30年前,沒有解放思想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出路的話,那么今天沒有繼續(x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更沒有出路。
三
促進社會和諧,是黨的十七大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我們講的和諧社會,不是莫爾描繪的“烏托邦”,不是康帕內拉筆下的“太陽城”,而是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
促進社會和諧要確立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當前,要特別注意解決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的不公平和權力異化導致的不公平,而權力異化又是導致貧富分化的重要原因。貧富差距不僅是一個經濟利益問題,還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都常常以“不公平”為發(fā)難的原因,社會不和諧情緒總是由要求“公平”這一愿望延伸而來。因此,我們在反對絕對平均主義“大家都窮”的貧窮社會主義觀的同時,更要避免步入“分配差距越大效率就越高”的認識誤區(qū)。
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社會和諧,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完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領導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采取剛性措施,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控制貧富比;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總之,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我們要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促進社會和諧,才能朝著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奮勇前進!(尹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