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一月之際,受災民眾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圖為,在都江堰市都煤家屬院居民自發(fā)為該家屬院遇難的十六位街坊舉行悼念活動。 中新社發(fā) 劉新 攝
|
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一月之際,受災民眾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圖為,在都江堰市都煤家屬院居民自發(fā)為該家屬院遇難的十六位街坊舉行悼念活動。 中新社發(fā) 劉新 攝
|
中新社都江堰六月十四日電 題:災區(qū)民眾生存現(xiàn)狀之一:張鮮素描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張鮮,這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名字;三十六歲,正是一個男人的黃金年齡。然而,三十六歲的張鮮卻正在經歷他人生中最為黯淡的時期。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張鮮三個親人的生命:二十八歲的妻子、一歲半的女兒和正值壯年的二哥。曾經完美、幸福的家庭也如同他所居住的都煤家屬院宿舍樓一樣轟然坍塌。
記者難以想象,那一刻,這個男人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絕望,但在震后一個多月的今天,出現(xiàn)在記者面前的張鮮極其憔悴、瘦弱,眼神中有一種讓人心寒、心痛的空洞。
在地震之前,張鮮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游客,張鮮的職業(yè)也為他帶來了不錯的收入。在身為護士的妻子待產時,他就讓妻子辭職在家,安心相夫育子。
去年底,張鮮用絕大部分積蓄裝修了岳父名下的一套拆遷房,在地震前兩天,他又將存折上剩下的積蓄全部取出,打算購買新的家具、電器,在今年六月喬遷新居。
如果時間不再往前推移,張鮮無疑是這個世界上最感幸福的男人之一,但是……
美麗賢淑的妻子和天真可愛的女兒在他出車之時相擁而去,孕育了那首在民間盛傳的“孩子,請抓緊媽媽的手,天堂的路我們一起走”的著名詩句;住房成為廢墟,剛取出的現(xiàn)金都被深埋在瓦礫之中……災難給他留下的,只是這個印著張鮮“標簽”的“軀殼”。
“我是二十歲時出來闖蕩的,那時我是單身一人、身無分文,可現(xiàn)在,幾秒鐘的時間就將我震回了十六年前!睆堳r的語調平靜得讓人心酸,嘴角的那絲淺笑更讓人不忍直視!安煌氖牵菚r的我年輕,有的是體力、精力,還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夢想?涩F(xiàn)在……”他幾乎是下意識地搖了搖頭:“先不說現(xiàn)在的‘單身’和那時多么不同,就算我還能和過去一樣重頭再來,可人生還有幾個十六年!”
張鮮盯著手中的香煙,直到煙頭燃出長長的煙蒂。
目前,張鮮已經搬至位于都江堰幸福家園的活動板房里,與大哥一家三口合住。兩個雙層床鋪將房間夾出一個不大的空間,一臺轉動著的小小電扇驅逐著悶熱,小侄女床上的三個玩具娃娃則給房間增添了不少生氣。
衛(wèi)生間、浴室都是公用的,居民能按時領到飲用水和食品,生活基本穩(wěn)定。
張鮮說:“相對于其它災民來說,我們這兒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不錯的?上裎疫@個年齡的人,總不能靠吃救濟活下去吧。輸血能夠救命,自己造血才能生存下去嘛!
可如何“造血”卻成為張鮮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此前,他承包著出租公司的車,作為一個有著極好口碑和十幾年駕駛無事故記錄的老司機,公司仍然有他一席之地,可回去后的前景卻讓他茫然。
都江堰市和都江堰-青城山風景區(qū)都在這次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chuàng),旅游業(yè)的恢復不是一時之計;在集中安置點居住的居民幾乎沒有租車的需求,那些有打車“需求”的居民,或因在地震中遭受了不同損失,或因對未來生計的考慮,消費的底線也大大降低。
“以前,我一個白班能收入三百來元,現(xiàn)在我打聽了一下,白班、晚班加起來也就百來塊,連付油錢和管理費都不夠,辛辛苦苦干一天還得自己倒貼錢。”張鮮的語氣中透著一絲無奈。
他也多次出去找過工作,可他除了會開車別無所長,現(xiàn)在卻是“十個人中有九個會開車,還有一個是沒到學車年齡”,他也因此多次碰壁而歸。
見氣氛有些壓抑,張鮮笑了笑說:“不過也沒關系,我再重新干回老本行。這幾天我就準備回公司開車了,不管能不能掙錢,先得找點事做!
張鮮稱,在目前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下,他最關心就是有關方面對他們出租行業(yè)是否有些優(yōu)惠政策,比如減少相關費用、適當進行油價補貼什么的,“收入少甚至不掙錢都沒關系,總不能讓我們干活賠錢吧,而現(xiàn)在我也實在沒有什么可賠的了!
為了能夠保證自己順利上崗,這幾天張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狀態(tài)。他說,一旦握上方向盤,就要忘了一個月前發(fā)生的事,不能再神思恍惚傷了乘客或撞了行人,給悲傷的都江堰再添新的痛苦。
記者問他如何能當好自己的“心理師”,他沉吟片刻說:“我就想著我的妻子和娃娃正在天上看著我,她們希望我能活得好好的;想著我起碼得對得起自己名字中的那個‘鮮’字;想著我這輩子要活出三輩子的滋味:我自己的,我妻子的,還有我一歲半的女兒的。”(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