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四川都江堰災民安置點的小學生在簡易房搭建的教室中上課。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6月5日,四川都江堰災民安置點的小學生在簡易房搭建的教室中上課。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中新網6月12日電 美國《僑報》6月12日發(fā)表社論說,汶川大地震過去整整一個月時間了。從5·12開始,從揪心,傷心,到決心、愛心,中國人經歷了刻骨銘心的一個月,中國的表現濃縮了30年變革的成就。在天地不仁、山河開裂的時刻,中國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這種強大,不在于中國的經濟實力又有怎樣的提升,不在于奧運會能否鮮花著錦、“史上最成功”,而在于中國積聚已久的“軟實力”的真正爆發(fā)。
社論摘錄如下: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媒體開放度,也應是這種“軟實力”的一個指標。當人們?yōu)橹袊舜尉葹闹斜憩F出的開放發(fā)出驚嘆的同時,外界還有普遍的擔憂:這種開放是曇花一現嗎,在地震過后,或者在奧運過后,中國是否會重回信息封鎖?這是權宜之計還是中國一直在演進的方向?
就在昨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國慶在成都作出了回應:無論是在抗震救災階段還是在安置災民、恢復生產階段,中國政府都歡迎境外記者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qū)作采訪報道。至于對境外媒體的開放時限,按照王國慶的說法,災區(qū)災民安置和恢復重建階段,“需要幾年時間”。這意味著開放的承諾是長期的。
盡管此前,不少人做過這種判斷,比如中國著名前外交官吳建民就表示,中國信息公開進程加快,并非是在奧運會壓力之下采取的權宜之計:“應該把中國信息逐步公開的舉措,放在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中看待。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也在不斷地進步!倍鯂鴳c的官方表態(tài),說明那些聲稱中國地震中新聞開放是曇花一現的說法,不值一駁。
人們當然還記得,僅僅在兩個月之前,3·14拉薩事件時中國的表現。在騷亂發(fā)生后,一度將所有境外媒體清理出藏。從3·14到5·12,短短兩個月間中國處理問題的方式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轉變,讓人吃驚。
但是,從一個更大的背景下來看待這種變化,就順理成章了。
在中國遭受這場幾十年最大的災難前后,我們注意到: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登陸;外交官王毅轉任國臺辦主任,陳云林執(zhí)掌海協(xié)會;大陸鄭重承諾優(yōu)先考慮臺灣的國際空間;“兩會”十年來首次會談;
北京與達賴恢復談判,在首輪“氣氛良好”的會談之后雙方正在醞釀下一次接觸;
中國國防部首次設立新聞發(fā)言人,這一制度原本要到時機比較成熟時再出臺,但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其提前出臺。正如外界評論說,地震催生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信息跑在了謠言前頭。
聯合國主席潘基文赴災區(qū)訪問,他與溫家寶在廢墟上的記者會讓全世界矚目;
全中國上下罕見地對日本救援隊表示感謝,以及傳出自衛(wèi)隊軍機想赴華的插曲……
在這場災難中,中國在內政外交方面不僅沒有停頓,而且邁出的全都是大步伐。中國的姿態(tài)變得前所未有的柔韌,支撐這柔韌的卻是強大的自信,盡在掌握的主動。
自信的來源是哪里?來自于中國人民,來自于全世界華人。在一波又一波的風浪面前,他們表現出來的對政府政策的支持,對“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的認同。
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埋著頭,不爭論,對于這條“中國特色發(fā)展道路”,自己也坦承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持續(xù)的經濟高速發(fā)展前,中國的硬實力已經得到舉世認可,2008北京奧運就是對強大國力的慶典。但如果沒有全體中國人在價值觀上的認同,經濟發(fā)展的成就是不穩(wěn)固的,奧運的慶典也是不完美的。
今天的中國大陸,經歷了拉薩3·14事件、圣火傳遞遭鬧場, 經歷了大地震,恰恰從中收獲了殊為可貴的上下一心的民氣。如《孫子兵法》所言,“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正是這種民氣,給執(zhí)政者注入力量,放開心胸;使國家獲得安定,“而不危也”。
有這種民氣,中國才展現出來了不可輕視的“軟實力”,中國才是真正具備了成為一個大國的要素,在這種軟實力之上,中國可以沉著應對兩岸問題,討論馬英九在就職典禮上所強調的“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在這種軟實力之上,中國可以跟達賴對話,也可以跟西方國家談人權,談民主。
地震之后,中國開放的不僅是境外媒體,而且是自信的胸襟;再過兩月之后,中國舉辦的不僅將是“最成功的奧運會”,而且是一個大國真正站立的慶典。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