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五日電 題:內蒙古民族教育“走下馬背”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十三歲的蒙古族女孩吉木斯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聽講。作為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民族小學學生,吉木斯除了學習母語蒙語,還從二年級起學習漢語,三年級起學習英語,現(xiàn)在可以用簡單的英語對話,還利用“素質教育課”學會了蒙古族傳統(tǒng)樂器—馬頭琴的彈奏指法。
教學樓的旁邊是吉木斯的宿舍。樓里每層都裝上了飲水機,宿舍里各種生活設施齊全,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學生宿舍并無二樣。作為來自牧區(qū)的孩子,吉木斯與另外三百五十多名學生寄宿在此,并且無需繳納學費、書費與住宿費。
吉木斯的老師—學校校長斯琴畢力格對此有些感慨。斯琴畢力格同樣生在牧區(qū),曾是草原上“馬背小學”的學生。在他的回憶中,“馬背小學”設在一棟土房子里,沒有課桌,不同年級的學生只能坐在一個大炕上聽講,老師則是騎著馬一星期來上一次課。
“我的老師是位牧民,有一些文化知識,但寫的字一看就是小學水平,而且教不了漢語,我的漢語是上初中以后才開始學的!彼骨佼吜Ω裾f。
從斯琴畢力格到吉木斯,內蒙古的民族教育已悄然走下“馬背”,告別了“土房子”和“泥凳子”,迎來的則是大草原即將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喜訊。
據(jù)內蒙古教育廳副廳長何成保介紹,從六月底開始,中國國家教育督導組對內蒙古“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成果進行了評估認定;如果認定合格,內蒙古即可宣布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內蒙古教育廳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內蒙古小學生的輟學率是百分之零點零九,初中生的輟學率是百分之零點一二,青壯年的文盲率則是百分之二點七。
“一開始我對三個數(shù)據(jù)有點不太相信,后來教育廳說這個數(shù)據(jù)通過驗收證明是對的,這說明內蒙古的民族教育確實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眱让晒抛灾螀^(qū)黨委書記儲波說。
說起內蒙古民族教育六十年的滄桑巨變,諳熟基層情況的何成保動了感情!安菰系幕A教育是從‘一排土房子,幾排泥凳子,一群泥猴子’走過來的,是從‘馬背小學’、‘炕頭小學’走過來的;是從‘黑板上畫試驗、作業(yè)上做試驗’走過來的,如今竟然絕大多數(shù)孩子能拿到初中文憑了!
“走下馬背”的內蒙古民族教育正在加速發(fā)展,目前仍在推進“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以及“民族教育發(fā)展工程”等,并正在與境外民間組織合作,努力把草原上的殘疾兒童也送進學校接受教育。
據(jù)儲波介紹,內蒙古正著手提高寄宿小學生和初中困難生的生活補助,計劃小學生每人每天補助一元(人民幣,下同),初中生每人每天補助一塊五元錢,并且通過政府資助、貼息等多種方式,保證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