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王伯勛:如何從梵·高看到東西互鑒?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如何從梵·高看到東西互鑒?
——專訪畫家王伯勛
作者 文龍杰 徐皇冠
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宏觀視野中,東西方造型藝術在很長時段內、很大程度上保持著一致性。生活于十九世紀的荷蘭畫家梵·高,其作品中就有非常顯證的東方色彩,而這種東方色彩正是畫家所生活時代的藝術潮流,這也是世界美術史上“后印象派”發(fā)生的基礎背景。從藝術發(fā)生角度看,梵·高的藝術選擇既是他個人的天才創(chuàng)造,更是時代發(fā)展必然。
以梵·高著名的《向日葵》為例,畫面上色彩的純粹化、造型的平面化、筆觸的寫意化等方面外顯,均可在同時代中國造型藝術中找到互印關系的素材存在。如何從梵·高看到東西互鑒?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學者、畫家王伯勛。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一名在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領域均有涉獵的學者,能否談談美術在東西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作用?
王伯勛:從美術專業(yè)來看,東西文明交流互鑒不僅一直存在,而且是世界美術史亙古不變的潮流。從人類早期的洞窟壁畫、器物彩繪來看,東西方都采用天然礦物質色粉摻和動物油脂繪制。這說明人類文明初期,不同文明族群間的美育美化高度相似,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基礎。
一般情況下,人們常說西方美術“寫實”、東方美術“寫意”。個人認為,在很長時間里東西方之間美術并無絕對差異,對空間、質感及由此生發(fā)開來的精神追求是趨同的。
以公元十世紀末這一時段,比較來看東西方美術。這個時段是歐洲的中世紀、中國歷史上的宋朝。此時,歐洲美術家注重形象的準確性和對細節(jié)的表現(xiàn),透視等表現(xiàn)技法日益成熟;宋朝畫師開始對自然物理進行近乎科學的追求,才有了“孔雀升高必先舉左”的經(jīng)典故事。由此可見,很長一段時間內,東西方美術的追求是一致的,二者分徑而行的情況發(fā)生在晚近。
明清之后,由于職業(yè)文人參與繪畫,并且占據(jù)美術史書寫主動,才將“尚意”的美學主張推舉到空前高度。但是,中國傳統(tǒng)美術中對務實、求真的追求并沒有消失,在民間美術中得以保留。
中新社記者:美術史上有很多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的例子,能否舉一些經(jīng)典的例子?
王伯勛:美術史上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的例證非常普遍。克孜爾石窟和敦煌石窟壁畫、雕塑可作證明。
大約兩千年前,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古代西亞、歐洲地區(qū)的造型樣式與塑造手法傳入中國??俗螤柺弑诋嬛械娜宋飫討B(tài)具有明顯的古希臘雅典雕塑特征,畫面中人物有些是西域僧人,當時的畫師為了表現(xiàn)他們鼻高目深的面部特征,使用了有著明確立體感的表現(xiàn)手法,中國古代文獻中將這種表現(xiàn)手法稱為“凹凸法”。
前述情況在稍后開鑿的早期敦煌石窟壁畫中也很常見,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敦煌石窟壁畫更為中國化。這說明中華民族歷史上就善于吸收外來文化中合理成分,證明中華文明具有極大的包容性,這正是中華文明生命力所在。
東西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不只有西方影響東方,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也同樣影響著西方,典型例子就是中國瓷器西傳。
英文中“瓷器”與“中國”為同一詞,可見中國瓷器的文化意義。早在宋代,隨著海上貿易發(fā)展,中國的瓷器遠銷到當時世界上二十多個國家地區(qū)。明清時期,中國的制瓷業(yè)更加發(fā)達,瓷器貿易對象基本涵蓋了當時的歐洲各國。自此開始,中國瓷器成為當時西方國家人們熱捧的生活器皿,中國藝術樣式隨之影響歐洲藝術。當時,歐洲藝術家從中國瓷器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成為一種時尚,中國瓷器對17世紀“洛可可藝術”藝術樣式形成發(fā)生重要影響。
再如,形成于17世紀中葉中國江浙一帶的“波臣畫派”,就是在來華傳教士利瑪竇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這一藝術流派的創(chuàng)作,將中國畫的水墨語言和西方繪畫的光影造型手法相結合,既有中國畫的意境,又有西方畫的體積與質感。波臣派繪畫對此后中國人物畫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直至當下。清朝時期曾入朝為官的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根據(jù)中國人的審美取向和毛筆宣紙等工具材料的物理特點,改造了油畫,形成了兼具西畫空間體積質感和中國傳統(tǒng)意蘊的藝術樣式。
近現(xiàn)代中國美術史上,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之下,取得卓著成就的藝術家很多,林風眠、徐悲鴻、趙無極、吳冠中、董希文等人皆是。
中新社記者:生活于十九世紀的荷蘭畫家梵·高以獨特的風格為世界所熟知,為什么說梵·高的作品其實很“東方”?
王伯勛:荷蘭畫家梵·高因為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和與眾不同的藝術面貌,一般被大家當成西方現(xiàn)代美術的代表人物。
在世界美術史中,梵·高屬于后印象派畫家,與他同為后印象派畫家代表人物的還有塞尚、高更。之所以說梵·高的藝術很“東方”,要從后印象派藝術的發(fā)生說起。
“后印象派”是相對“印象派”而言,印象派繪畫的發(fā)生基于近代物理學,印象派畫家把當時最新的光學理論應用在寫生創(chuàng)作中,以此實現(xiàn)對古典主義繪畫的反撥;后印象派畫家則是對印象派畫家唯科學的傾向進行糾偏,主張藝術應更尊重主觀感受,因此,后印象派繪畫的畫面形態(tài)偏于平面化、表現(xiàn)化。
在后印象派發(fā)生之際,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國門開放,其版畫(印刷品)傳到西方,被當時尋求個性解放和異域趣味的后印象派畫家看到,日本版畫中的平面性、裝飾趣味等元素激發(fā)了后印象派畫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為其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參照。其中,梵·高就是受日本版畫影響較深的一位。從現(xiàn)有資料看,梵·高曾多次用油畫工具材料臨摹日本版畫。
日本古代版畫受中國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梵·高藝術創(chuàng)作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當然,成就梵·高藝術的因素很多,這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中新社記者:很多著名的現(xiàn)當代藝術家都得益于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同時又非常了解和善于借鑒西方繪畫技法,在您看來這是不是他們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密鑰”?
王伯勛:個人認為,文明交流互鑒是現(xiàn)代社會文化的基本特征。藝術家成長過程中,跨文明種類的交流互鑒至關重要,很多成功藝術家個案可以說明這一點。在此,以貝聿銘、吳冠中和吳為山三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實踐為例略作說明。
在我的藝術視野中,以建筑設計聞名于世的貝聿銘更像是一位藝術家,他早年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后來深入學習西方建筑科學,終成一代大師。從貝聿銘的建筑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古典園林的結體與構造,充滿山與水的隱喻;建筑內部則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技條件下以人為本的致用追求。
吳冠中早年留學法國,學到一套在當時西方藝術之都巴黎流行的觀察方法。但他藝術生命中更多的時間還是在中國本土度過,他用西方的觀察方法來表現(xiàn)本土生活,形成“中西合璧”的藝術效果。吳冠中本人將這種創(chuàng)作狀態(tài)表述為“水陸兼程”“風箏不斷線”,其實質是文明交流互鑒。
作為一名當代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藝術實踐更具代表性。吳為山幼承家學,在詩文、書法方面受到良好啟蒙教育,積累了同時代人少有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有機會長時間在歐美游歷,為其后來的藝術發(fā)展打開了廣闊的國際視野。2002年,他提出“寫意雕塑”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在于立足當下,吸收東西方文明一切優(yōu)秀成果,構建起與時代主題相呼應的語言體系。
綜上所述,這些藝術家能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高度審視自己的藝術實踐,把“交流互鑒”當作一種工作方法,東西文明交流互鑒也成為他們藝術成功的“密鑰”。
中新社記者:您在創(chuàng)作和研究中如何處理“東”與“西”的交流與碰撞?
王伯勛:我堅定地站在文明交流互鑒立場,對于來自“東”“西”方的文化資源,我都歡迎!
現(xiàn)代社會信息交流高度發(fā)達,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封閉在孤立的環(huán)境里,只有交流才能發(fā)展。
作為一名畫家,雖然早期所學是中國畫,但我并未拘泥于此,而將學習視野拓展至更廣泛的領域。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自己的作品參加展覽時很難歸入“中國畫”的尷尬局面。后來,全國美展中設立了“綜合繪畫”,這才有了展出的機會。
另一方面,我一直沒有放棄與自己創(chuàng)作實踐相關的理論探索,并且把研究的著力點放在藝術家個案研究領域。從歷史的縱向維度來看,成功藝術家個案證明創(chuàng)作實踐必須有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相支撐。
多年來,自己的藝術發(fā)展正是得益于這種以東西文明交流互鑒為前提,創(chuàng)作實踐與理論研究的雙向互動。(完)
受訪者簡介:
王伯勛,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供職于中國美術館,主要從事中國當代美術現(xiàn)象及藝術家個案研究,同時致力于創(chuàng)作實踐,提出“寫意重彩”概念。作品入選第11、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4屆北京國際雙年展,全國首屆壁畫大展,第3、4屆全國綜合材料繪畫雙年展;出版專著《油畫中國風——董希文藝術思想源流與實踐》《風箏不斷線——吳冠中藝術思想中的鄉(xiāng)土情結》《論道當代——主題訪談19篇》《王廬記——我和我的寫意重彩畫》;第1、3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優(yōu)秀論文。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3日 15:49:24
- 2024年12月23日 14:13:38
- 2024年12月23日 12:01:50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