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天天操,91在线高清,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深夜视频在线

分享到:

提升糧食綜合產能 夯實大國糧倉根基

分享到:

提升糧食綜合產能 夯實大國糧倉根基

2022年06月13日 11:10 來源:央視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提升糧食綜合產能 夯實大國糧倉根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zhàn)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xù)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眼下,正在夏糧主產區(qū)推進的麥收農業(yè)科技水平提升、生產方式轉變、綜合產能提高的成效凸顯。

  又是一年“三夏”時節(jié)。夏糧主產區(qū)里麥浪翻滾、農機轟鳴,繪就了壯美的豐收圖景。截至目前,全國已收獲小麥2.39億畝,進度近八成。這是高效的“三夏”作業(yè),1650多萬臺農機有序流動,小麥機收率穩(wěn)定在97%以上,黃淮海主產區(qū)將超過99%。這是現代的生產方式,31.5萬個社會化服務組織幫助5400多萬小農戶開展生產托管,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夏種不誤農時。這是高質的產能基礎,9億多畝高標準農田阡陌縱橫、旱澇保收,平均每畝糧食產能增加10%到20%。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種糧大戶 左德順:現在農田水利條件好,品種也好,科技指導也到位,產量高我們種地就放心,今年一畝打了1200多斤,又是個豐收年,心里特別高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他提出,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東北黑土地到黃淮麥區(qū)、天府糧倉,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田間地頭,察糧情、問糧事。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到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從要求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到強調黨政同責要真正見效,總書記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不斷深化。

  農業(yè)農村部種植業(yè)管理司副司長 劉莉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

  為了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改善農田水利灌溉條件。累計投入農機購置補貼2051億元,持續(xù)推動農機裝備水平向高質量發(fā)展。啟動實施種業(yè)振興行動,圍繞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面推進民族種業(yè)振興。

  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的一項項舉措不斷深入,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wěn)步提升。今年,全國將建成10億畝高產穩(wěn)產的高標準農田,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216個制種基地縣現代化水平加快提升,保障了70%以上的用種需要。

  在國家級制種大縣山東嘉祥,由于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今年,當地18萬畝小麥良種產量增加、品質提高。

  山東省嘉祥縣農業(yè)農村局高級農藝師 高先濤:小麥良種的整齊度和成熟度都得到了科學、精準的控制,畝產平均增加15%,達到1300斤以上,而且品質好,制種的千粒重提高2到3克,高出國家審定數據5個百分點以上。

  而面對風險和挑戰(zhàn),一項項超強超常舉措也有力保障著糧食穩(wěn)產增產。為扭轉今年夏糧生產前期晚播麥比例大、弱苗多的不利局面,中央投入60多億元促壯穩(wěn)產,力度空前。農業(yè)農村部組織100多名機關干部、30多個科技小分隊,深入11個小麥主產省份指導推動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田,全國60多萬基層農技人員蹲點包片,指導促弱轉壯。眼下,多個夏糧主產區(qū)傳來喜訊,產量好于預期,質量也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年。

  農業(yè)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 郭天財:今年由于我們狠抓良種良法配套的技術措施落實,不僅小麥產量高,而且品質好,能夠獲得這樣的一個產量結果,應當說來之不易。

  倉廩實,天下安。如今,隨著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深入推進,農業(yè)科技貢獻率超過61%,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基本實現良種全覆蓋和全程機械化,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10億畝,全年糧食產量連續(xù)7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前所未有地夯實了大國糧倉的根基。

【編輯:唐煒妮】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