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9日電 美國《僑報》發(fā)表題為《富有同情心的民族主義》的文章說,當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在成都天府廣場振臂高呼“中國萬歲”、“四川加油”時,西方媒體條件反射般地想到了“民族主義”——就在一個多月前,他們還在憂心中國民族主義可能帶來威脅,而現(xiàn)在,他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愛國憤青”們同樣富有同情心。
文章摘錄如下:
一直關注中國民族主義的美國《新聞周刊》周日發(fā)表該刊駐京記者劉美遠和亨諾克題為“天安門效應”的文章稱:“四川地震已經在中國青年中激起強有力的,不可預測的運動!
寫過《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的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認為,四川地震對于當代中國青年將是難忘的時刻。
也許謝淑麗看到的只是中國青年因為某個事件忘情投入的一面,但忽略了當代中國青年在國家有難時的無私奉獻,不是出于狂熱,而是與許多西方國家青年有同樣的另一面——人文關懷。
與以往中國青年情緒高漲時難免出現(xiàn)不夠理智的言行不同,此次中國年輕人以富有愛心的捐款獻血、自愿赴災區(qū)當志愿者的潮水般行動,為往往被西方媒體描繪成排外的中國“民族主義”抹上了溫情脈脈、令人感動的一筆,就像清華大學哲學系英籍教授貝淡寧(Daniel Bell)所說,當利他主義傾瀉而出時,民族主義便帶有更具公民性、更富同情心的形式。
貝淡寧預期,這種新的、強有力的、富有同情心的情緒,有助于推進“公平社會”,使更多的保護環(huán)境、反對腐敗、保護民工權益的民間組織興起。
許多學者相信,這種民間組織的興起,對于中國建設“和諧社會”是有益的,而且能起到政府所起不到的作用。
或許這是這場災難帶給中國人超越悲傷的另一個收獲吧。(余東暉)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