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司黨委書記向中紀委舉報了“老搭檔”——地鐵公司總經理,總經理則在“雙規(guī)”期間檢舉了黨委書記。最終,天津地鐵黨、政兩個“一把手”雙雙落馬,原黨委書記王春清獲刑13年,原總經理高懷志獲刑20年!白鳛榇笮蛧蟮狞h、政一把手,王、高二人本應互相合作、監(jiān)督,可兩人卻熱衷窩里斗,且同時深陷腐敗泥潭,落馬是早晚的事!鞭k案檢察官說。業(yè)內人士稱此案為天津地鐵系統“一號腐敗大案”(11月28日《華西都市報》)。
必須再把這起案件的關鍵細節(jié)復述一遍,這些細節(jié)使整個案件具有了更值得反思的價值。首先,地鐵公司黨委書記舉報總經理受賄并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是因為兩人由于與行賄者交惡,認為對方在給自己難堪;其次,地鐵公司黨委書記落馬的原因,并不是總經理的直接舉報,而是因為行賄過總經理的人供出了行賄書記的事實,原來是同一撥人在行賄。正是這些帶有巧合性的事實,讓兩位都熟諳江湖潛規(guī)則,手腳都不干凈的領導,重傷了對方和自己,結果魚死網破,雙雙落馬。
之所以要強調這兩個細節(jié),一方面是想說,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兩位領導為公共利益而毅然決然地“翻臉”,另一方面是,整個事件有太多偶然因素:假如,這兩位“屁股都不干凈”的受賄者是一根繩上的兩個螞蚱,是一個目的相同的利益共同體,相互之間還會撕咬,還會相互檢舉嗎?如果不檢舉,事情能否曝光就不得而知;而如果一方供出的行賄者沒有行賄另一個人,則那個舉報者將成為反腐的英雄,成為最后的幸福者,即使在背地里還在狠命收錢,但是在臺前卻依然可以冠冕堂皇地怒斥受賄者的無恥。
可事實就是這樣巧。這種巧合就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從這種巧合中,人們會得出一個結論——“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你看,原本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受賄,因為行賄者的囂張和書記的生氣而曝光了,原本以為扳倒對方的計謀,結果把自己也埋葬進去了。所以,最好的自保辦法就是廉潔,千萬別動收受賄賂的歪點子。這當然是一種解讀,而且也可能是普遍的解讀。但是在這種解讀之外,是否還存在著其他解讀呢?會不會有人會感嘆: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結成利益聯盟;要謹慎地處理問題,不要意氣用事呢?
這種假設并不是沒有現實基礎的。在反腐的案件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窩案的發(fā)生。什么是窩案?就是一窩人的受賄——不再分彼此,不再有分歧,共同的利益把他們拴在了同一根繩子上。這時,還能期待貪腐行為的曝光依賴彼此之間的相互檢舉嗎?至少,這時的相互檢舉已經成為了一種小概率的可能。如果真是這樣,我們通常看到的情形就不是相互檢舉的巧合,而是沆瀣一氣的配合。也正因為如此,當出現相互檢舉的事件時,人們才會因其諸多內在的巧合,把這樣的事件看成是一個情節(jié)曲折的新聞。
因此,在反思相互檢舉的新聞時,更需要的不是感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是應思考如何以制度發(fā)現、處理相似的案件——與巧合成為破案的要素相比,制度才是最可靠、最可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的。如果制度能夠在地鐵公司兩位領導收受賄賂時及時將其制止,問題也就不會嚴重到雙方均獲刑落馬的地步。其實,任何受賄行為都是有其外在信號的,之所以要行賄就是想讓權力對其“關照”,而“關照”的表現必然是權力凌駕于規(guī)則與制度之上。這時,如果制度能夠更硬起來,法網能夠進一步嚴密起來,不等兩位領導相互檢舉,事情就早已大白于天下。
□法治觀察
乾 羽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