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 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85%的青年多少存在“啃老”現象,而買房是最主要原因。(11月10日《經濟參考報》)
“居者有其屋”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即使那些認為“房奴”“活該”者也不否認。不過,他們對這個夢想作了新的詮釋,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是:居者有其屋不等于人人都買房,社會應該有一個包括租、買在內的多元化的房屋供應體系,正常的住房消費比例應該是30%的人買房住,70%的人租房住。
“理性消費、先租后買”這是很多反對者給房奴提出的忠告,那么,租房的前提是必須有足夠多的住房以供選擇,70%的租房者需求能全部由30%的買房者來滿足嗎?顯然不能。那么,政府又提供了多少廉租房呢?有,但是很少,而且還被加上了太多苛刻的限制條件。政府此舉很容易理解,想要滿足近4億城市人口中70%的租房需求,各級政府到底需要蓋多少廉租房才行?不難看出,即使不考慮房價、利率、經濟狀況等實際問題,租房者也很難租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房子,而租不到房子的他們也就只剩下買房這一種選擇。
有批評者習慣于拿房奴與他們的父輩作比較,從而發(fā)出“為什么當時可以不買,而現在必須要買”的質問。但是他們可能忘記了,父輩生活的年代實行的是計劃經濟,住房完全是由政府建設并無償分配居住,而且,那時候的住房遠未像現在一樣承載太多的附加功能。目前,在絕大多數城市,只有買房入住才能真正算得上“安家落戶”。因為只有買房才能入戶,從子女上學到將來就業(yè),哪一項社會公共服務不與戶口所在息息相關?
出于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考慮而甘做房奴者大有人在,如果說房奴“啃老”是把自己的父輩也拉下了水的話,他們自己又何嘗不是為了自己的子女而變身為“奴”呢?舐犢情深的房奴父母甘愿被“啃老”,房奴自己也在做出著犧牲,由此令人看到了因為一套房子幾代人變身為奴的窘境。
“房奴啃老”其實是“房價啃老”,“啃老”僅僅是一種由畸高房價所引起的表面現象而已。在對房奴“啃老”大加道德評判的同時,地產商乃至政府的責任不應該被忽略——畸高的房價之下,幾乎沒有誰能逃脫變身為奴的宿命,道德評判顯然拯救不了任何人。(趙志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