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清華大學在校園網上發(fā)布了一篇對校長顧秉林院士的采訪問答。在接受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工作人員采訪時,顧秉林主動曝光了清華大學自2004年以來的三起學術不端事件。(4月9日《新京報》)
清華大學校長自曝校內學術不端事件,其學術自省勇氣值得肯定。事實上,好多院校、科研機構對學術違規(guī)的處理態(tài)度輕描淡寫,甚至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味姑息遷就。即使迫于輿論壓力,被動處理學術不端事件,也多把高高舉起的問責板子輕輕放下。比如,07年6月2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jiān)督委員會發(fā)布過兩則學術處罰公告。武漢大學教授艾勇和中國民航大學教授張連順因抄襲他人論文成果受到通報批評,并被取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資格3年。但是,艾、張兩位抄襲教授所在的學校并沒有對他們采取任何處罰措施。抄襲的教授還是教授,他們并沒有承擔足夠的抄襲成本。
其實,學術造假、學錢交易的事情屢見不鮮。近年來國內教授、學者造假的報道更是沒有停過。最近的例子就是浙江大學院士課題組造假事件。盡管浙江大學認定,造假行為系博士后賀海波個人所為,與李連達院士無關。但該事件再一次刺激著公眾的神經。學術不端正在透支學術的公信力。
除了明目張膽地學術腐敗以外,一些教授忙于社會事務、忙于創(chuàng)收,在校外上課、講學,忙得不亦樂乎。一些導師擔任多種社會職務,或者在外兼職。導致搞科研、進課堂的精力被大大擠占,剽竊科研成果,對學生實行放羊管理的導師不在少數。
而且,當前的高?蒲猩鷳B(tài)并不健康,高校行政化、學術權力化傾向比較突出。不客氣地講,某些高校領導階層本身就存在學術道德問題,查處學術造假事件,一來底氣不足,二來擔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打擊學術腐敗尚停留在剪矢醫(yī)傷的水平。這一點,從浙江大學處理剽竊門的曖昧態(tài)度上可以得到佐證。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說過,“大學之謂,非大樓也!爆F在大學房子越蓋越豪華,但是教授越來越不像教授,大學精神不斷淪落,大學校園彌漫學術不端氛圍。令人憂慮。高校、科研機構擔負著傳承文化、弘揚正義的職責。如果為人師表者學術道德失守,不僅有辱學術尊嚴,還會誤導學生、搞壞學術風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學問外,更有義務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做學問的道德。如果教師自身學術不端,即使道貌岸然給學生講學術道德,學生也聽不進去。所以,我認為,對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者教授們進行學術道德約束十分迫切和必要。只有對學術腐敗行為刮骨療傷、正本清源,才能徹底鏟除學術造假、抄襲剽竊的土壤。
現在,清華大學校長自曝家丑,自省學術道德,讓人看到學術生態(tài)的一絲亮光,筆者期待,清華自曝家丑能產生示范效應,更多高校與科研院所行動起來,學會學術自省,完善學術道德監(jiān)督機制,給學者教授們戴上學術道德緊箍咒。守住學術道德底線,留住大學精神。如果管理層對學術腐敗視而不見、勢必會逼退學術道德底線,對高校、科研機構的公信力造成更大傷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