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勞好后生”
這里叫梁家河,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河,只有一條溝渠,雨季的時候溝渠里才流淌一些泥水。
溝渠兩側(cè)是陡峭的山坡,先人們利用這種山坡地形順勢挖出一孔孔土窯洞,就是家。全大隊二百多名社員就住在這些土窯洞里。
習近平被安排到二隊一戶社員閑置的土窯洞里。土炕、灶臺、團子,眼前的這一切,知青們都十分陌生。土炕是什么?土炕就是床,和床不同的是它是用泥坯做成,下面留有煙道,做飯時燒火的余熱可以用來取暖。團子是什么?團子就是窩頭……
當時,這批知青的年齡大多十六七歲,習近平更小,還不到16歲,在父母眼里還是孩子。這15個孩子中間,有10個人的父母正在接受批斗。
按照石玉興的回憶,知青來到梁家河的第一頓飯,吃的是當?shù)孛浴懊蚣狻薄?
抿尖的原料以豇豆或豌豆面為主,也可以摻入一些小麥粉或玉米粉。面團和好后,放在一種類似擦子的器皿上(叫“抿尖床”),下面是沸騰的鍋。用一個“工”字形木板(叫“抿拐”)在抿尖床上往下搓面團,抿尖就會落入鍋內(nèi)——有點像面條,但不到一寸長,兩頭是尖的,故名“抿尖”。抿尖爽滑筋道,味道好,營養(yǎng)高。不過,在那個年頭,這東西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得上。平時鄉(xiāng)親們吃得最多的是團子,也就是玉米面窩頭。
23年后的1992年秋天,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時,鄉(xiāng)親們依然你一斤我兩斤地給習近平送來禮物——“雜面”、豇豆、芝麻、小米,讓習近平回福建后吃家鄉(xiāng)的“抿尖”和小米湯。習近平也惦記著鄉(xiāng)親們,他挨家挨戶看望了大家,還給每戶人家?guī)Я艘恢霍[鐘,讓它提醒上學的孩子們按時到校!瓣儽比艘回灪竦馈崆,知道娃娃們從北京來了不容易。隊里雖然窮,還是盡量照顧他們。當時社員吃的團子里要攪一些糠和麩皮,給知青供應的是純玉米面,讓他們吃玉米團子,在那個年代就很不容易了!笔衽d說。
在梁家河,知青們吃得最多的除了“玉米團子”外,就是小米、雜面,蔬菜是蒸土豆或水煮白菜,夏季可以調(diào)配一些小蒜之類的野菜。油是生產(chǎn)隊自己榨的麻油,裝在空白酒瓶子里,每頓飯能滴一滴就不錯了。肉是不敢奢望的,只有過年的時候,生產(chǎn)隊殺一兩頭豬,每人能分幾斤豬肉!巴尥迋儎倎黻犂锏臅r候,也調(diào)皮,喜歡抱狗娃子,愛爬山。他們不知道后來爬山的日子長著呢!笔衽d笑著說,“春節(jié)一過,社員們就要往山里挑糞了!
一擔豬糞、牛糞有七八十斤重,要從家門口挑到幾里外的山上。山很陡,路是“之”字形的,從沒有干過重體力活的知青們一個個喘著氣,但他們不服輸,不愿落在后頭。鄉(xiāng)親們看著孩子們紅腫的肩膀,就主動勸他們少挑一些!爸圄[笑話的事也有,套驢子拉磨時有人倒轉(zhuǎn)了,不過一教就會了。”石玉興說。
習近平插隊梁家河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基建隊勞動。基建隊的主要任務是打壩淤地。
梁家河村村民梁新榮那時只有十多歲,今天回憶起習近平在基建隊干活的情景時,還是歷歷在目:“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藍色的舊棉襖,腰里系一根點炮時用過的導火索,沒有一點書生的架子!
今年79歲的梁有昌,用“吃苦耐勞”來形容習近平。在他的印象中,那是農(nóng)歷二三月的時候,陜北冰雪剛剛?cè)诨,寨子渠打壩,習近平?jīng)常卷起褲管、光著腳,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當時社員都評價他是“好后生”。
1975年,習近平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學習。在梁家河村人看來,習近平以后取得的這些學業(yè)成績是順理成章的——幾乎梁家河的每一位記得習近平的村民在提到他時,都用“愛看書”、“好學”來評價他。在他們的記憶中,習近平經(jīng)常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馬列,好像也有數(shù)理化!澳菚r候不通電,他就在煤油燈下看書,有時候吃飯也拿著書。他看書有個特點,喜歡把幾本書攤在桌子上看,不讓人動。有一次,我翻起來看了看他的書,他不讓我動,說要是其他人動,他就生氣了。他不僅比我們愛看書,和其他知青比也不太一樣!笔宏栒f。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