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到哪里是一站?羅杰斯看高到美元兌換人民幣1:2,有專家看到1:5,有人呼吁改升值為貶值。匯率的近期回落是否意味著已接近預期目標了?不知道!因為誰也說不清匯率在哪個水平是合理的。
許多人相信人民幣匯率可以根據(jù)購買力平價算出“合理”的目標價位。這就要談談什么是購買力平價了。所謂“平價”,就是選出各國居民消費的“一籃子”商品,按照各國的市價進行比較。這就涉及兩個問題:一是“籃子里”有哪些商品?二是這些商品的權重和取樣價格如何定?推論下去,“籃子里”的商品不同,取樣價格不同,商品權重不同,購買力的“平價”就必然不同。按照不同權威機構的計算,可以算出美元匯率是1:2,也可以算出1:5,于是購買力平價的論證就變成誰的算法更具權威性的爭論了。
自匯改開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8.3升到了1:6.8,對歐元日元等其它貨幣卻是有升有貶,這也說明決定匯率的并不主要是購買力平價。若把美元視為國際貨幣來研究中美之間的貨幣關系,就必然碰到國際收支問題。中國是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國之一,也是對美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所以中美之間的貨幣關系和它國相比有兩大特殊性:一是對美貿易順差最大,說明對美出口支持著中國的就業(yè);二是中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最多,說明美國對中國輸出了通脹。在我看來,這兩點是中美需要“戰(zhàn)略對話”的經濟依據(jù)。
從國際收支和戰(zhàn)略對話的角度看中美之間的貨幣關系,就應該談談著名的“特里芬悖論”。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生效之后,美元逐步替代黃金成為國際貨幣。著名的特里芬教授在他的《黃金與美元危機》(1960年)一書中提出:如果美元與黃金脫鉤成為國際貨幣,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經濟實力的強大體現(xiàn)在國際收支上應該是動態(tài)平衡的;而當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導致他國樂于持有美元金融資產之時,美國的國際收支必然出現(xiàn)不斷擴大的逆差,逆差增大的結果將是美元疲軟貶值。這是一個悖論,強國才有強幣,強幣變?yōu)橥鈨t使強國出現(xiàn)逆差,而逆差必然使強幣變?yōu)槿鯉拧_@說明美元的周期性疲軟貶值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國際收支的失衡。
從“特里芬悖論”看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我們就能夠跳出計算購買力平價的陷阱,把人民幣升值解讀為在中美之間尋找新的經濟平衡。由此推論,人民幣升值達到階段性目標有兩個條件:一是中美貿易逆差縮小到某個水平之下;二是美國經濟走出次貸危機并企穩(wěn)回升。在這兩個條件不能同時滿足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幾乎難以終止,因為這并不僅僅是中國的匯率政策,而是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某個新的對價水平上恢復穩(wěn)定。國際經濟中的貨幣關系并不是一方決定的,甚至不是由匯兌國雙方決定的,這是多方參與的博弈。博弈的結果有二:其一是選擇一種新的貨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其二是選擇一個新的美元對價恢復平衡。索羅斯先生最近講過,還沒有跡象表明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能夠被任何其它貨幣取代,絕大多數(shù)人也都不認為我們能夠回到金本位時代。結論就是要在美元的持續(xù)貶值中逐步接近一個新的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的形成一定取決于美國經濟本身的穩(wěn)定及其國際收支的相對平衡。
有學者呼吁人民幣停止升值,言外之意是我們能夠單方面決定人民幣的匯率,這只有在中國退回到計劃化的封閉經濟體系中才有可能。作為一個市場化的經濟大國,我們可以不主動承擔穩(wěn)定國際市場的責任,也可以選擇嚴格的外匯管制來限制跨國資本流動,但卻無法單方決定兩個國家之間的匯率。具體到中國和美國,次貸危機暴露了中美之間形成的相互依存關系:美國的“兩高”(高消費和高負債)與中國的“兩高”(高生產和高出口)就像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單看哪一邊都是“瘸子”,兩個“瘸子”攙扶在一起就走平了。次貸市場就像這輛車的車軸,使中美經濟的失衡演變?yōu)槿蚪洕钠胶馄髦弧,F(xiàn)在這輛車拋錨了,需要有新的平衡器來替代,于是就發(fā)生了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和美元的強勢貶值。換句話說,原來的舊車換了一輛新車,也是兩個輪子,中美經濟的相互依存會讓全球經濟再次恢復平衡。
2008年的全球經濟的確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領先全球是確定的,油價高企引發(fā)全球性通脹是確定的,中國的出口增速下降也是確定的。因此,在不確定性上升的全球經濟中,中國經濟的領導力在上升,相對實力在上升。人民幣升值趨勢的背后是中國相對經濟實力的上升,所以升值預期在全球經濟恢復穩(wěn)定之前難以消失。(金巖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