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拉動GDP增長4.4、4.3、2.7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 高建鋒
國家統(tǒng)計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2007年,消費對GDP的貢獻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初步估計,在11.4%的GDP增長中,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拉動4.4、4.3、2.7個百分點。
國家統(tǒng)計局初步核算結果表明,2007年,我國GDP為246619億元,同比實際增長11.4%。在“三駕馬車”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8%,加快3.1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4.8%,加快0.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同比增長47.7%,減緩26.3個百分點。
專家認為,長期以來,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的結構失衡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經濟。自2001年以來,投資對GDP的貢獻連續(xù)6年超過消費。而去年發(fā)生的這一結構性變化,可能意味著經濟增長方式開始出現“拐點”。受人均收入加速增長、擴大消費需求政策生效、奧運經濟刺激等因素影響,2008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能將更加明顯。(相關報道見A06版)
消費7年來首唱主角 2008年可能發(fā)揮更大作用
本報記者 高建鋒 北京報道
很少有人能想到,在2007年創(chuàng)13年新高的GDP增長中,消費居然7年來首次唱起了“主角”。
國家統(tǒng)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初步估算,在2007年11.4%的GDP增長中,有2.7個百分點是由出口貢獻的,4.3個百分點是由投資貢獻的,剩余4.4個百分點都是由消費貢獻的。
7年來首成第一“馬車”
亞洲金融危機后,我國出口遭遇“滑鐵盧”,經濟增長乏力。為此,政府提出,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長期戰(zhàn)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要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
但實際結果是,自2001年開始,消費對GDP的貢獻持續(xù)6年落后于投資。2006年,投資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比消費拉動高0.3個百分點。而在2000年,消費拉動比投資拉動高3.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由于貿易順差迅速擴大,消費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也不斷下滑,從2000年的63.8%下降至2006年的39.2%。
2007年,這一局面初步得到扭轉: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7年來首次高于投資,成為“三駕馬車”中的老大。
專家認為,消費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擴大消費、抑制投資增長的政策逐漸開始產生效應,同時,居民收入迅速增長也有力地支撐了消費擴張。
統(tǒng)計顯示,2007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786元,同比實際增長12.2%,加快1.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同比實際增長9.5%,加快2.1個百分點。
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李曉超也表示,消費貢獻超過投資,實際上是中央擴大消費內需政策的結果。通過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帶動了消費的增長。
今年或發(fā)揮更大貢獻
專家認為,2008年“三駕馬車”將繼續(xù)保持較高增長,其中,消費有望在經濟增長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銀河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張新法表示,受收入增長驅動及政府改善民生、擴大就業(yè)、刺激消費需求的政策導向影響,消費增速正在加快,預計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速將達到17%。同時,財富效應加速消費結構升級,整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逐步增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也認為,2008年,由于投資增長將面臨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限制,對外貿易順差增速將明顯下降,消費有望在經濟增長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他預計,2008年消費實際增速將保持12%以上,與2007年基本持平,仍為“正常偏旺”。
國家統(tǒng)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07年12月份,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6.9,在連跌三個月后首次反彈,表明消費者對未來經濟的預期有所好轉。
應做好收入分配文章
范劍平認為,進一步調整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的關系,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收入分配制度調整,即國民收入蛋糕怎樣才能在居民、企業(yè)和政府之間切得更合理。
他說,近年來,“高投資、正常消費、高出口”的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國民收入分配過多地傾向于政府部門和企業(yè)部門,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則持續(xù)下降。
為解決這個問題,十七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范劍平建議,做好上述“分配”文章,首先要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時提高勞動者報酬,使居民部門分得的蛋糕份額更多一點。盡管工資應由市場定價,但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增長指導線建立企業(y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其次,在國民收入再分配時,政府財政支出結構要少投資、多消費;在政府消費中,少自身消費、多向百姓轉移消費。通過加大對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的支出,可以促進居民的消費。第三,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的增加將生產財富效應,從而刺激居民消費、減少企業(yè)投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