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弄免费视频观看,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91天天操,91在线高清,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深夜视频在线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石油價格暴漲暴跌背后的魔鬼
2009年06月01日 10:39 來源:上海證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石油價格再度暴漲,5月漲幅近30%,創(chuàng)下10年來最大的單月漲幅紀錄。

  在不知不覺的半年之中,從2008年12月22日跌至33.87美元/桶之后,石油價格幾近翻番。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7月份的期貨價格載5月29日報收于66.31美元/桶。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油價暴漲暴跌,顯然不是因為實體經濟的供求關系,否則怎么可能在短期內發(fā)生如此劇烈的變化。從石油的商品屬性看,和其他大宗商品相比,除了有期貨交易市場之外,它還具有國際戰(zhàn)略性商品的特性。當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講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就是在這個理念之下,基辛格博士親自導演了1974年的石油危機——就是他與伊朗國王的密謀使油價飆升4倍,前后只用了不到7個月的時間!澳Ч聿┦俊被粮裣壬拿孛芡饨辉70年代翻云覆雨,如今仍有許多不解之謎。所以,每當油價暴漲暴跌之時,人們總是禁不住要問:誰是油價背后的魔鬼?

  國際互聯網產業(yè)發(fā)展到現代,秘密外交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油價的暴漲暴跌不僅依然存在,而且越演越烈。石油、糧食和貨幣,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戰(zhàn)略性商品都在巨幅動蕩,難道基辛格式的魔鬼人物又回來了嗎?應該不是。時代不同了,石油產業(yè)已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產、供、銷鏈條。在石油的生產環(huán)節(jié)后面多了一個儲備(或囤積)。在石油的供給環(huán)節(jié)后面,多了一個交易(或炒作)。于是鏈接在一起共五個環(huán)節(jié):生產→儲備→供給→交易→銷售。和其他一般商品不同,儲備(或囤積)的石油可以和交易(或炒作)的石油在金融市場上衍生出多種金融產品。在掛鉤石油的金融產品交易市場上,大型國際投行的做市商交易業(yè)務在過去10年內迅速擴張——比如高盛公司作為石油關聯產品最大的做市商之一,在該項業(yè)務產生的做市商交易收入連續(xù)數年占其公司總收入的50%以上。

  在2008年石油價格發(fā)生非理性暴跌之后,石油市場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也隨之進入枯水期。但表面風平浪靜,其實暗藏玄機。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一度下跌到金融危機最嚴重的600多點之后悄然回升,至5月13日達到2332點,這是后金融危機的高位。BDI指數的迅速回升說明海上儲運的需求在迅速恢復,而這種需求的增長卻并沒有伴隨著國際貿易的大幅度增長。因此可以推論,這種儲運需求的增長應該來自于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海上囤積活動。也就是說,在油價和運費“雙低”的市場環(huán)境之下,海上突然漂浮起一個巨大的移動“油田”,她和地下及海底的油田一起靜靜地等候著市場的復蘇。這個漂浮的“油田”游離在石油的生產和供給之間,面向兩個市場釋放出巨大的投機利潤:其一是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場;其二是石油期貨交易市場。于是在通貨膨脹與經濟復蘇的預期產生之后,石油的現貨、期貨和衍生金融產品的交易性需求同時放量。油價就在這三重魔力的作用之下出現了大幅度飆升。

  在石油價格暴漲暴跌的背后,各種金融交易魅影重重,這不是一個博士或一個國家的陰謀,而是一個多層次交易市場上的博弈。它不僅會發(fā)生在石油市場的背后,而且會發(fā)生在其他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場背后。現代金融業(yè)已經從銀行金融的時代進化到證券金融的時代,而證券金融是交易導向型的商業(yè)模式。在這里,任何資產的價值都取決于預期的或真實的交易。石油價格的暴跌,很容易轉化為價格暴漲的預期,而在價格波動的預期中,蘊含著各種交易性的暴利機會。

  不僅如此,在石油價格漲跌的背后,股票市場上還出現了一個新能源板塊,也隨著石油價格的起落而暴漲暴跌。比如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江西賽維(代碼LDK),股價波動比石油價格更加劇烈。該股去年股價高達76.75美元/股,今年3月股價最低僅為3.75美元/股,5月初也隨著油價反彈而回升到近11美元/股。如此巨大的投機性利潤,都隨著石油價格的指揮棒翩翩起舞。這也是隱藏在油價暴漲暴跌背后的魔鬼之一,F代金融市場,是一個天使與魔鬼共生的舞臺,你可以指責她冷酷無情,也可以贊美她魅力無限,卻無法忽視她的客觀存在,更無法改變她的翻云覆雨,反復無常。 (金巖石)

【編輯:藍玉貴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