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新聞資料:張學良將軍大事年表 2001年10月15日 17:45 1901年6月3日(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誕生于今遼寧省臺安縣桑樹林子鄉(xiāng)。名學良,字漢卿,號毅庵,是張作霖的長子。 1906年師從遼西名儒崔名耀(崔駿聲)受教。 1908年2月,與于文斗長女于鳳至訂婚。 1911年4月,生母趙氏病逝。年底隨庶母盧夫人進奉天(今沈陽)。 1913年11月,師從金梁(金息侯)學習。 1915年師從白永貞學習。與周大文、胡若愚、李宜春、高勝岳結(jié)拜兄弟。參加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二十一條”運動。 1916年從奉天督軍署英文科科長徐啟東學英語。并經(jīng)常參加奉天基督教青年會活動,結(jié)識了一批外國朋友。同年春,與于鳳至結(jié)婚。 1919年3月,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結(jié)識戰(zhàn)術教官郭松齡。 1920年4月,講武堂畢業(yè),任團長。六月晉升為東三省巡閱使署衛(wèi)隊旅旅長。 秋,率隊赴吉林剿匪獲勝。期間,贈送朝鮮獨立黨武器,支持其抗日復國行動。11月,晉升為陸軍少將。 1921年赴日本觀秋操。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任鎮(zhèn)威軍東路軍第二梯隊司令。 6月,在山海關一線成功阻擊了直軍。17日,以奉軍談判代表身份簽約,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結(jié)束。 7月,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張學良被任命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參謀長,開始整訓奉軍。 1923年9月,任東三省航空處總辦兼航空學校校長。并向德、法、意等國購買新式飛機二百余架,編成三個飛行大隊自己也學會駕駛飛機。 1924年3月,任東三省空軍司令兼飛鵬隊隊長。 4月28日,任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 9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任鎮(zhèn)威軍第三軍軍長,與第一軍組成“一、三聯(lián)軍”,主攻山海關一線,擊敗直軍主力,一舉揚名。 11月2日,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直軍失敗,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結(jié)束。率軍乘勝入關,“一、三聯(lián)軍”改稱“津榆駐軍”,司令部設在天津,張學良任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 1925年4月,晉升為陸軍中將。 5月,“五卅”慘案“發(fā)生,張學良捐款2000元。 6月,捐款在沈陽建立同澤中學。 11月22日,郭松齡反奉,張學良率軍與之在巨流河激戰(zhàn)。 12月24日,郭松齡反奉失敗,郭氏夫婦被捕。翌日慘遭殺害。 1926年6月,任安國軍陸軍第三方面軍軍團長,率部進攻馮玉祥國民軍。 8月,奉軍進攻南口。 1927年3月,率安國軍下河南對抗北伐軍。兵敗。 6月,張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張學良升任陸軍上將軍團長。 1928年4月,張學良再勸其父息兵退回關外。 6月3日,張作霖下令息兵出關,責成張學良負責撤兵。 6月4日,張作霖在沈陽皇姑屯附近被日軍預謀炸死。 6月8日,張學良秘密潛回奉天。 6月19日,任奉天軍務督辦。 6月21日,公開發(fā)表張作霖遇炸身死消息,開始發(fā)喪。 7月3日,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 7月末,東北海軍總司令部成立,任總司令。 8月,任東北大學校長。 11月,任東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東三省及熱河省易幟,與南京政府實行統(tǒng)一合作。結(jié)束了軍閥割據(jù)的局面。 12月30日,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1929年1月10日,處決楊宇霆、常蔭槐。 7月,到北平會晤蔣介石。挑起“中東路事件”。 11月,蘇軍向東北發(fā)起進攻,東北軍失敗。 12月22日,派莫德惠與蘇聯(lián)簽定《伯力議定書》,“中東路事件”得以解決。 1930年3月21日,任全國陸?哲姼彼玖睢 4月,蔣、閻、馮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 7月2日,赴葫蘆島主持筑港開工典禮。 9月18日,發(fā)表“巧電”,19日派兵武裝調(diào)停中原大戰(zhàn)。反蔣聯(lián)軍失敗。 10月9日,就任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 10月10日,在北大營閱兵。 11月12日,參加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受到隆重歡迎。 11月24日,任國民政府委員。 12月,南京國民政府明令褒獎張學良,并在北平設副司令行營,所有東北、華北各省軍事均由張節(jié)制。 1931年3月26日,任國民黨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4月18日,由沈陽移至北平,在順承王府設行營辦公,節(jié)制冀、晉、察、綏、遼、吉、黑、熱8省軍務。 5月2日,赴南京參加國民會議并發(fā)表演說。 5月28日,患傷寒回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調(diào)養(yǎng)。 6月1日,“萬寶山事件”發(fā)生。 7月19日,石友三叛變,張下令討伐,東北軍主力入關。 8月8日,石友三叛亂平息。 8月23日,“中村事件”發(fā)生。 9月6日,張電令東北當局,對日人尋釁不予反抗,“致釀事端”。 9月18日夜,日本軍隊制造“柳條湖事件”,以此為借口炮擊東北軍北大營。 東北軍奉命不抵抗。沈陽一夜間失守。 9月21日,召集北平名流,討論東北問題對策,決定依賴“國聯(lián)”,聽命中央。 9月23日,下令在錦州設立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行署和遼寧省政府行署。 11月16日,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2月29日,在北平會晤章太炎,告之蔣介石不抵抗密令。 4月9日,與國聯(lián)調(diào)查團團長李頓談話,譴責日本侵略行為。 8月8日,辭去北平綏靖公署主任職。 8月20日,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 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zhàn)爆發(fā)。3日,山海關失守。 2月11日,宋子文到北平,與張學良商討熱河防務問題。 2月17日,陪宋子文視察熱河,布置防務,借以鼓舞士氣。 2月18日,與27名將領發(fā)表保衛(wèi)熱河通電。 2月21日,熱河抗戰(zhàn)爆發(fā)。 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zhàn)失敗。 3月9日,在保定車站會晤蔣介石,蔣暗示張辭職下野。 3月11日,通電下野,并表示自己是“以鞏固中央,統(tǒng)一中國為職志”。 4月11日,由上海攜家眷乘船出國考察。 5月12日,抵達意大利。 12月18日,蔣介石電召其回國。 1934年1月8日,由歐洲考察返回上海。 1月9日,與東北人士暢談出國考察感想。 3月1日,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總司令代總司令,總部設武昌。 3月9日,在南昌與蔣介石會晤。 1935年2月5日,在廬山見蔣介石。蔣限期3個月剿滅紅軍。 3月1日,就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主任。 4月2日,晉升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 4月24日,自駕飛機至西安訪問楊虎城、邵力子。 7月22日,再次飛西安,落實東北軍入陜問題。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代總司令職,總部設西安。 11月2日,當選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 12月,飛上海,密見李杜、杜重遠,堅定了抗日信心。 12月底,回到西安,接見東大學生代表宋黎、韓永贊、馬紹周,表示“國難家集仇于一身,抗日救國義不容辭! 1936年1月,接見被紅軍放回來的高福源團長,了解共產(chǎn)黨抗日主張。 3月4日,飛赴洛川與中共代表李克農(nóng)商談停戰(zhàn)抗日問題。 4月9日,在膚施(今延安)與周恩來秘密會晤,達成“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協(xié)議。 5月29日,赴太原與閻錫山再度會談抗日問題。 6月15日,在西安成立“王曲軍官訓練團”,自任團長。 6月18日,出資創(chuàng)辦《西京民報》,宣傳東北軍復土返鄉(xiāng)、團結(jié)抗日思想。 6月22日,發(fā)表《中國出路唯有抗日》演說,表明抗日決心。 7月,成立抗日同志會,自任主席。 8月29日,聞訊國民黨特務逮捕東大學生代表,派衛(wèi)隊營包圍和查抄了陜西省黨部,即為“艷晚事件”。 9月初,在西安東城門樓創(chuàng)辦東北軍警衛(wèi)二營學生隊。 9月23日,回電蔣介石,謂“欲救亡圖存,復興民族,良以為除抗日外,別無他途”。 9月30日,東北大學西安分校舉行開學典禮,張蒞校講話。 10月10日,與楊虎城在西安舉行“雙十節(jié)”閱兵典禮。 10月22日,蔣介石由南京飛抵西安,嚴令進剿紅軍。張當面表示反對,并提出,一致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蔣訓斥。 10月29日,飛洛陽為蔣介石祝壽,勸蔣聯(lián)共抗日,遭蔣怒斥。 11月27日,上書蔣介石,請纓抗戰(zhàn),遭蔣嚴詞拒絕。 12月2日,飛抵洛陽見蔣,要求釋放抗日救國會“七君子”。 12月4日,蔣介石抵西安,調(diào)幾十萬大軍“進剿”紅軍。張學良與楊虎城再次進諫,遭蔣訓斥。 12月7日,到華清池見蔣介石,再次要求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被嚴辭拒絕。 12月8日,楊虎城去華清池勸蔣;爻呛笈c張秘密商議,勸蔣已行不通,只有“兵諫”了。 12月9日,在十里鋪哭勸西安學生不要去臨潼向蔣介石請愿,保證“三日內(nèi)以實際行動答復學生要求! 12月11日,再赴華清池向蔣介石哭諫,毫無結(jié)果。 12月12日,晨五時,與楊虎城一起舉行兵諫,扣蔣于新城大樓。“西安事變”爆發(fā)。 12月13日,召集“總部”全體職員大會,說明“西安事變”的原因和經(jīng)過。 12月14日,在西安電臺發(fā)表廣播講話。取消“西北剿總”,組織“抗日聯(lián)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任主任委員。 12月16日,西安各界民眾在革命公園舉行大會,張、楊到會發(fā)表演講。張學良在大會上說:“各位同胞們,我們的槍,不是打中國人的! 12月17日,與中共代表周恩來會談。 12月20日,與楊虎城共同發(fā)表《告東北軍、十七路軍將士書》,號召兩軍將士不惜一切,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 12月22日,宋美齡等到西安。張、楊去機場迎接,并與宋子文、宋美齡舉行會談 12月24日,蔣介石口頭答應張、楊條件,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2月25日下午三時,親送蔣介石離西安。26日,抵南京。 12月30日,國民政府任命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進行軍法會審。 12月31日,被判處徒刑10年,剝奪公民權5年。 1937年1月,發(fā)表《告東北軍將士書》,勉勵東北軍精誠團結(jié),加緊訓練,待命殺敵,收復東北。 1月4日,國民政府下特赦令,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從此失去自由,開始幽禁生涯。 1月13日,轉(zhuǎn)移至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山中國旅行社分社。 2月2日,“二二事件”發(fā)生。張聞此噩耗,在致于學忠的信中說:“話不知從何說起,淚不知從何處流! 2月17日,“二二事件”發(fā)生后,致信于學忠,希望維護東北軍團結(jié)。 3月30日,于學忠到溪口拜見張學良。 9月中秋節(jié),寫信給蔣介石請求抗戰(zhàn),蔣不同意,囑其“好好讀書”。 10月中旬,轉(zhuǎn)至安徽黃山,不久轉(zhuǎn)移至江西萍鄉(xiāng)。 1938年1月,轉(zhuǎn)至湖南郴州蘇仙嶺。 3月,轉(zhuǎn)至沅陵鳳凰山。 9月,湘省主席張治中專程來訪。書短信請其代轉(zhuǎn)蔣介石,再次請求抗戰(zhàn),結(jié)果石沉大海。 1939年12月下旬,日軍進犯湖南,轉(zhuǎn)移至貴陽修文縣陽明洞。開始研究明史。 1940年2月,于鳳至患病去美國就醫(yī),并定居。趙一荻將十歲兒送到美國,托人撫養(yǎng)。她自香港來陽明洞,陪伴張學良,共度幽禁生活。 1941年5月,患急性闌尾炎,住貴陽中央醫(yī)院手術治療。出院后,移居貴陽黔靈山麒麟洞。 1942年2月,轉(zhuǎn)移至貴州開陽縣劉育鄉(xiāng)。 1944年冬,日軍進犯黔南,貴陽告急。急轉(zhuǎn)至黔北桐梓縣天門洞。 1945年春,東北籍國民黨中央委員莫德惠來訪,并代蔣介石送懷表一只。 1946年4月9日,在貴陽黔靈山行館會晤蔣介石、蔣經(jīng)國父子。 11月2日,由桐梓轉(zhuǎn)移至重慶戴公館。不久,被轉(zhuǎn)移至臺灣新竹井上溫泉。 1947年3月7日,莫德惠來臺探視,托莫帶給大姐張首芳一封信,求購《明史》一部。 10月,保密局設計委員會主任張嚴佛奉命前來陪住數(shù)月。同月,張治中夫婦前來拜訪。托張治中向蔣介石提兩點要求:一、恢復自由;二、希望劉乙光搬出他的房子。蔣介石下手諭:“以后非經(jīng)本人批準,任何人不許見張學良! 1954年5月中旬,被送到士林官邸與蔣介石晤面。 1955年皈依基督教。從此不再治明史。 1956年12月12日,周恩來總理舉行“西安事變”紀念會,高度評價張為“千古功臣”。 1957年9月,蔣介石70壽辰,送“表”祝壽,蔣還以手杖。 1959年蔣介石明令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安排蔣經(jīng)國做其“知心朋友”。并仍派保衛(wèi)人員監(jiān)視其行動。 1961年8月初,遷入自己出資在臺北市市郊北投復興崗修建的一棟二層樓房居住。 8月中旬,原東北大學秘書長周鯨文來訪。 8月13日,在家中與長女張閭瑛、女婿陶鵬飛團聚。 1962年與蔣經(jīng)國兩次觀看美國白雪溜冰團表演。 1964年7月4日,在臺北與趙一荻正式舉行婚禮。張群、宋美齡等13人參加。儀式典雅莊重。 1975年4月,蔣介石逝世,張學良前往國父紀念館瞻仰蔣介石遺容。書挽聯(lián):“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1979年10月5日(中秋節(jié)),攜夫人出席蔣經(jīng)國賞月晚會,第一次公開露面。 10月10日,前往“總統(tǒng)府”參加“雙十節(jié)”慶祝,就坐于中央觀禮臺。 1980年春,參加前東北大學校長馮庸逝世的追思禮拜。 10月20日,由臺灣“國防部”副參謀長馬安瀾陪同訪問金門,眺望大陸。 1981年9月18日,到臺北榮民總醫(yī)院探望齊世英。 1983年4月2日,任張大千治喪委員會委員。 1985年12月25日,觀看影片《西安事變》,因激動沒能看完而離去。 1988年1月14日,到臺北榮軍總醫(yī)院懷遠堂吊祭蔣經(jīng)國。 3月4日,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電邀張學良赴華盛頓參加將于4月16日在美國舉行的東北大學建校65周年及張學良兼任校長60周年紀念會。 3月23日,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再次致電張學良,懇求他赴美參加活動。 3月27日,應邀參加李登輝在其官邸舉行的家庭禮拜。 1989年4月22日,為賀郭冠英生日書下“玉爐煙盡嫩寒侵,南雁聲聲思不禁;好夢未圓悉夜短,虛名終究誤人深! 10月,復杜重遠夫人信。 1990年1月30日,于鳳至在美國逝世。 6月1日,臺灣各界人士在臺北市園山大飯店為張學良90壽辰隆重舉行祝壽活動。 6月6日,東北大學校友會等8團體在沈陽慶祝張學良將軍90壽辰。 6月17日、8月3日,幽禁以來首次接受新聞界——日本NHK電視臺記者公開采訪。 12月31日,為東北大學校友會刊題詞:“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光明磊落度余年。” 1991年1月5日,為紐約東北同鄉(xiāng)會年刊題詞:“讀物思鄉(xiāng)!贝似诘姆饷媸情L白山天池照片。 2月,張為浙江省青田縣阜山中學題詞:“培育英才”。 3月10日,91歲高齡的張學良將軍攜夫人趙一荻赴美國探親訪友。這是張學良從大陸到臺灣45年來第一次被允許離開臺灣。張學良在機場等候班機時表示,這次到美國主要是看看兒女和親戚,順便在美國玩玩。當臺灣記者詢及他將在美國停留多久,他表示還沒有計劃,一切隨興之所至。 5月25日上午,在紐約貝祖詒太太家中,與呂正操久別重逢。 6月初,返回臺北。 10月12日,專門為《高崇民傳》和《憶高崇民》兩書題寫了書名。 12月21日,在臺北為同澤書畫研究院題寫院名。 1992年7月12日,聞知鄧穎超逝世,委托張閭衡敬獻花籃;ㄋ{緞帶上題“鄧大姐穎超千古張學良趙一荻敬挽! 8月,上海第一幢鋼骨結(jié)構(gòu)、高199米“世界廣場”大廈在浦東新區(qū)奠基。張學良特意托人贈送花籃。 9月10日,在臺北首次接受由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參考消息報社組成的中國新聞記者團的采訪。 9月24日,同澤書畫研究院召集4位著名教授精心創(chuàng)作《松鶴圖》送給張學良。 10月20日,在臺北為同澤書畫研究院題院囑“愛人如己”。 11月30日,在臺北寓所為東北大學復校題寫校名。 12月11日下午,張學良夫婦在臺北“故宮”對面的玉山莊藝術館,參觀來自大陸的國家級文物展《大陸古物珍寶展》。 年末,為遼寧省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王卓然史料集》題寫了書名。 1993年3月23日,會見了正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舉辦畫展大陸畫家王成喜夫婦。 4月,東北大學復校,任東北大學名譽校長、董事長。 5月31日,任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名譽理事長。并題寫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校名。 7月,在臺北觀看李維康、耿其昌夫婦的演出并在張學森等處與之歡聚8次。 7月26日,特意從鄉(xiāng)下的新居來到臺北近郊五弟張學森的公寓,會見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說唱藝術團的姜昆、黃宏、馮鞏、牛群、倪萍等著名演員和主持人。 8月6日,張學良夫婦在臺北觀覽“敦煌古代科技展”。 8月27日,因腦膜下出血住進臺北“榮民總醫(yī)院”,29日接受緊急手術。手術一切順利。 10月8日,在家中會見了舊屬白純義的女兒白淑湘。 11月27日,張學良在臺北的新居,會見了東北大學校長蔣仲樂,從而實現(xiàn)了東北大學現(xiàn)任校長和65年前老校長的會晤。 12月15日,與夫人前往美國探親。 12月24,張學良夫婦由舊金山轉(zhuǎn)抵檀香山。 1994年4月,美國移民局正式核發(fā)“綠卡”給張學良及其夫人,張學良夫婦決定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安度晚年。 1995年3月13日,在夏威夷會見日本自由攝影家池宮城晃。 3月26日,在夏威夷會見“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的連軍、周毅、常景興、趙雙城等人,聽取了研究會的工作匯報并作了相應的指示。 4月,美國移民局正式核發(fā)“綠卡”給張學良夫婦。張學良夫婦移居夏威夷。 5月,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題詞:“抗日航空烈士永垂不朽! 1996年3月14日,為紀念著名的愛國教育家、南開創(chuàng)辦人張伯苓先生120周年誕辰,題:寫:“桃李滿天下”祝詞,寄給南開大學。 6月1日,在美國夏威夷異常興奮地度過95歲壽辰。中國京劇院老生演員于魁智率該院琴師趙建華、鼓師蘇廣忠、旦角演員馬小曼(京劇藝術大師馬連良之女)飛抵夏威夷,祝賀張學良95歲壽辰,并贈送用中國京劇臉譜精心繪制的大幅“壽字圖”。 10月,在夏威夷會見了遼寧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毅。 1997年6月6日,在夏威夷會見了率團訪美的沈陽市市長慕綏新。 2000年3月12日,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會長張德良、副會長王維凡、秘書長周毅到夏威夷謁見張學良并合影留念。 6月,夏威夷時間22日上午11點11分,陪伴張學良將軍大半生,人稱“趙四小姐”的張學良夫人趙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發(fā)癥,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勞比醫(yī)院,享年88歲。張學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傷痛,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流下來。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將軍因病搶救無效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零一歲。 據(jù)新華網(wǎng)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