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0日電 據新華網報道, “80后”們來了。作為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后出生、成長的第一代人,他們長大成人了,陸續(xù)加入了勞動大軍,加入了消費大軍。有分析認為,隨著9000萬“80后”加入勞動大軍和消費大軍,中國將興起第三次消費高潮。
《經濟參考報》報道說,“80后”們,主要是城市中的“80后”們,集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寵愛于一身,消費起來更是能集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收入和財產于一身,催動中國的消費進入新高潮。問題是,目前中國企業(yè)提供的供給能否適應他們的需求?直白地說,中國企業(yè)能不能真從“80后”身上賺大錢?
報道稱,“80后”們的消費首先也是吃飯。他們肯定還會繼續(xù)吃中國傳統(tǒng)的饅頭、米飯,但他們對洋快餐、洋飲料、洋點心(盡管其中不少被外國人稱為垃圾食品)的鐘愛程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代中國人。
“80后”穿衣更注重個性,講究品牌,為一雙名牌運動鞋可以一擲千元。可他們青睞的牌子不是這個“尼”,就是那個“爾”;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MP3等已成為“80后”身上必備的披掛了,可是他們身上的這些產品里,有多少是“奔騰的芯”,有多少是“龍芯”?
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80后”們得以享受更多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琴棋書畫,足球、籃球,幾乎每個孩子都能玩上一手,文化消費占他們消費需求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墒,能讓他們打開錢包的是誰家的“大片”,哪里的“天皇巨星”?
“80后”很快就要成為中國車、房消費的生力軍了。最能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消費項目應該還是汽車、住房。住房似乎還不能進口,一般中國人也不敢問津原裝進口汽車,但國產車中能有多少是中國汽車?總之,從數量上說,中國龐大的制造業(yè)生產能力完全能滿足“80后”們的龐大消費需求,遺憾的是,真正國貨能適應“80后”們的口味的還不多。
如果國貨不能適合“80后”的口味,那只能是父輩們辛苦打工,為外國人造冰箱、造襯衣,換來外匯進口洋貨,滿足“80后”的消費需求。即使“80后”們消費的產品是“MADE IN CHINA”,但除住房外,有多少核心技術,多少品牌是中國自己的?
正管理著“現在”,并在設計著“未來”的“80后”的父輩們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80后”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特別是他們的消費模式,不會完全落入父輩設計的軌跡。他們要在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留下自己的痕跡,帶來新的變化。在一定意義上說,能否接受、適應這種變化,將影響到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陳曉彬)